董事长的西装外套底下,是一件素面白T。T-shirt上没有图腾颜色,只有一行黑字:Make magazine not war(要杂志,不要战争)。
行人文化实验室董事长廖美立的随性中,有对细节的坚持。就如这件上衣,购自方所书店在上海的概念店衡山和集。店里,一整层楼被规划为“杂志博物馆”。
在搜寻引擎Google键入关键字“廖美立”和“书店”,两岸媒体清一色对她的称号是“书店女王”。鲜少有人知的是,她对这个封号感到极不自在。问她是否真有此事?又,为什么不自在?她偏着头想了一下,嗯,有点土豪吧?随后又笑开来说,嗳,开个玩笑,别写。
不管喜欢,或不喜欢,“女王”的头衔就这么被扣上了。这也难怪,这是一个实体书店难以存活的年代,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0年来,中国有大约五成的民营书店难逃倒闭一途;2007年至去年底,至少有一万间书店关门大吉。而就在2011年,由她一手策划的复合式文创空间“方所”开张,立即成了广州文化地标。
书店、图书馆、文化场域,廖美立一出手,总能惊艳四座。27年前,她协助诚品董事长吴清友创办诚品书店,将一家书店打造成华人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那些年,廖美立的名字,就是诚品的第二个代名词。
离开诚品后,在台湾,她和热爱文创的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合作,共同成立目宿媒体,拍摄《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文学大师电影;三创生活董事长郭守正延揽她担任数位总经理,协助三创重新定位。来自中国文创业者的邀约,更是络绎而至。她将实体书店结合科技与多种业态,以“复合跨业店”延伸出崭新的文化价值。
往返两岸间,她的行程几乎满档。受访这天除了挂心在中国的业务进度,她同时正筹划台湾《他们在岛屿写作》的第三个系列——为了让年轻世代更接近文学,由她带领的团队甚至计划结合电影文本,首度推出漫画版本。
以下为端传媒访谈廖美立纪要:
端:数位时代,实体书店如何找到全新价值?
廖美立(以下简称廖):包括实体书店、出版业在内,整个大环境趋势,都走向“没有中间品牌”。要嘛是前面几大品牌胜出;要嘛,强势低价品牌获利。中间品牌部分,市场营利大多低迷。未来开设实体书店的门槛将会愈来愈高,这里说的门槛,当然包括资金在内。
放眼全球,阅读形式正在改变。谈到生活店,我们光看亚洲区,从阅读带起来lifestyle的趋势,有助于把阅读的不同领域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面相。这是一种概念;亚洲这部份,做得比欧美还快很多。
看看国外实体书店,欧美其实还没有这种生活店的例子。不论英国、法国、美国,书店就是书店,但他们没有把书店的精神延伸至生活。但到了亚洲,从台湾诚品书店、中国大陆方所书店、日本茑屋书店,一直到近期开幕的MUJI BOOKS,皆以阅读为核心,从不同领域延伸至生活面向、层次。
这种强调“lifestyle”的书店风潮,可说是由诚品带动的。东京茑屋书店相关负责人就曾对我说,当初装修书店、发展跨生活业态,就是参考诚品书店的模式,才有了灵感,跳脱日本书店一贯的制式设计。
再从业者投入的资本、书店本身规格和市场反应热烈程度等指标来看,前述这四大亚洲书店品牌,都显示实体书店结合“lifestyle”概念、跨业态经营,进而发展文化品牌的风潮,已然势不可挡。
端:全球最大网路电商Amazon逆势操作,去年底开设全球首家实体书店“Amazon Books”。谈谈你的看法?
廖:O2O(Online to Offline,即网路到实体)模式袭卷整个世代,实体书店要发展“生活店”,虚实整合是必走的路。
我认为,实体书店的品牌价值,一点不逊于网路。Amazon可以把线上顾客整合到实体店面,还可以借由实体书店,增加顾客。此举是Amazon延伸服务的强化策略,能提供更周全的读者服务,让它的完整性更齐全。
而且我还是要强调,文化场域最能打动人的一块,首重是读者与创作者的关系。只有实体空间能提供即时互动,例如,读者和作者见面,就是只有“那个moment”。这就跟演唱会一样,粉丝们只有在现场才能见到自己的偶像嘛!这种“面对面”的感动,是网路永远无法取代的体验;串连线上与线下,将是未来书店的胜出关键。
端:能否谈谈近年协助规划方所书店、雅昌艺术中心的心得?从经营理念到书店氛围,由你规划设计的方所书店被认为随处可见诚品影子,几乎是诚品书店的延伸?如何看待这些评论?
廖:我不介意别人怎么说啊。以前在诚品就是我在做,我不在诚品了,有新的方式在做。
我的专长是文化零售端的创造,从空间到软体;协助中国大陆文化界进行企业转型、品牌建立、商业模式,都是从零开始的。
雅昌艺术中心是个有趣的case。它被视为深圳未来对外门面,是中国大陆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品牌之一。雅昌锁定的目标客群就是关心文化、品味培养,或对艺术搜藏有兴趣的人士。当然,它的东西“很不生活”;它必须快,因为这是走在很前面的。
开幕之后,包含伦敦V&A博物馆在内,全球各大知名博物馆与艺术机构负责人,先后造访雅昌。不敢说他们是来请教我们,但参访者对它的口碑非常好、觉得很震撼。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曾经在参访后对我说,雅昌的诞生,显示在全球艺术图书典藏领域,中国大陆走得比西方还快。
例如在这里艺术书不只是艺术书,而是奢侈品与珍品。全新的商业模式整合至少八种业态,你可以看到传统印刷厂,也有现代IT技术、美术馆藏、图书馆、艺术资料库,还有多座展场与画廊、博物馆式书店。
端:怎么看待诚品书店在中国的发展?
廖:台湾文创品牌登陆中国大陆,阵亡率高是事实,就文化通路部分来看,成功登陆的就只有诚品。而且,它是很漂亮的走出台湾,从香港到苏州。
诚品漂亮走出台湾,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苏州店开幕期间,引起巨大人潮和媒体关注度,我觉得这些是别的台湾品牌办不到的。一个品牌能量的累积,就是要等到“那个点”发生的时候,才会爆发。
诚品发展至今,本身就是一个符号了。应该给新一代接班的年轻人鼓鼓掌,他们很认真。再加上,他们涉足开发房地产,形成企业长期发展的商业模式。而这种模式,现在来看是非常成功。在中国大陆,想追寻这种模式业者也很多,最多是来自地产界,很多都是综合开发项目,例如办公大楼、购物中心、酒店等。这样的风潮,也影响了传统百货业。
端:台式经验、台式美学和价值如何影响中国年轻人?
廖:中国大陆现在很多的发展非常快速,每个人都在往前走。我每个月至少出差中国大陆两次,发现那个速度,跟台湾整个氛围差很多。每次回到台湾,整个人就慢下来啦。
我觉得陆客来台,团客比较体验不到台湾的“慢”元素。自由行来台湾,如果超过两个礼拜的,一定会觉得台湾就是不一样,属于我们那种比较细腻、有品质的文化就跑出来。
生活,是我们和中国大陆最大的差异。那么,台湾的“慢生活”可不可以变成台湾的机会?
例如,近两年以来,茶文化具有极大发展空间,中国大陆愈来愈多人来台湾取经。茶文化延伸出的饮食习惯,如国际观光客公认必访的知名餐厅“食养山房”提供茶席文化体验,“慢”的风景,成了台湾引人入胜的关键。确实,台湾环境干净舒适,餐饮业、服务业水准贴心到位,若能妥善发展各种“慢”元素,就现阶段的市场气氛而言,可望成为我们的优势。
又例如,台湾的有机农业、禅文化,在华人世界中皆占一席之地。像是愈来愈多企业界人士,酷爱来台禅修。我认为,这和中国大陆社会较缺乏与宗教连结部份有关。台湾发展禅文化,若能妥善结合空间与性灵,对中国大陆市场一定会有强烈吸引力。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