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年期间带来惨重伤亡的南台湾大地震,事后不少媒体报导及评论者将惨重伤亡的原因归到台南重灾区的“土坏液化”问题。这让“土坏液化”问题一时既是元凶,又是显学。有人急忙到处查资料,打探自家脚下土地有没有“液化”,甚至立委在记者会上教授“怎么分辨土坏液化”都成了话题笑谈。
南台大震后民众对土壤液化资讯的需求,直指一个防灾的重要问题:“灾害潜势”的资讯公开。所谓“灾害潜势”,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灾害发生的机率”,“高潜势”相当于“高机率”。灾害也不一定专指地震,也可能是土石流崩塌、暴雨淹水或者住家附近含有易燃、易爆品的管线或仓库。
铭传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王价巨接受端传媒访问时强调,每一次灾害发生,都是与民众进行“风险沟通”的时机。透过资讯公开,并且引导民众进行讨论,思考自身如何评估风险,都是政府应该要做的工作。
资讯公开之余 政府更该引导理解
以现阶段吵得沸沸扬扬的“土壤液化”为例,由于不少媒体报导南台大地震时提到“土壤液化”效应,因此公布“土壤液化潜势地区”成了公众首要诉求;但另一方面,一旦潜势地区公布出来,势必极大程度地打击当地房价。公布、不公布,俨然成了一场角力。只是南台大震阴影未去,优势站在公布这一方。
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单信瑜指出,“土坏液化”属于地震相关灾害的一部分,但对于人命伤亡却没有那么严重的连结,政府本该资讯公开,但公布“土壤液化潜势区”后,更应该引导民众理解土壤液化如何透过工程方式改善,而非放任民众自行查阅、解读而引来无谓的恐慌。
2011年纽西兰(香港、中国译作新西兰)基督城曾经发生大地震。单信瑜以这次灾害为例:那时土壤液化范围相当广泛,整个街道都喷水、喷砂。但几乎没有人员死亡是肇因于土壤液化。
土壤液化和坡地崩塌或土石流并不一样,它可以透过工程技术补强。土壤液化造成的影响,更是在道路可能会因此毁损,瓦斯管线、电信管线遭破坏,一般民众维生机能受损。其对都市维生系统的影响远比建筑物内生命安全的影响来得大。
目前台湾虽然没有公布土壤液化潜势图,不过台湾1970年代以后的建筑,在建筑技术规则里头,有针对土壤液化订下工程设计的规范,而一定规模的私有建筑物也要求钻探密度,因此被认定需要做钻探地质调查的建筑物都有做。只要做了钻探就有地籍资料,有地籍资料的建筑物,就会被要求依据土壤液化相关规定去处理。
至于是否该公布土壤液化潜势图?单信瑜强调,由于钻探技术各有不同,因此哪些技术的准确度可以被接受,适合当成公开资讯;哪些地区的钻探密度够充分,可以反映当地地质现况,都必须先讨论清楚,再决定如何公布。
另外政府必须向民众解释,这些图资并不是一般民众要不要在这边盖房子或判断安不安全的依据,这只是告诉民众这个区位的地质条件是否较容易发生土壤液化,所以民众该注意什么事情。而不是告诉民众“这边不能住你要走人”,这是不一样的。
台北市的旧市区多是淡水河冲积层,“但是我住在这边的高楼会不会担心土壤液化,不会!因为它地桩打到地下岩盘,我当然不用担心土壤液化造成建筑物倒塌。民众如果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有土壤液化风险,那他就应该去要求建商用更好的工法与材料,保障民众财产与生命安全!”
而为回应民间对土壤液化的疑虑,行政院长张善政也已提出方案,短期配套将委托专业技师公会成立谘询服务团(土壤液化工作站),土壤液化潜势区内民众如有疑虑,可先由内政部提供的自主检查表初步检视,如无法确认是否会发生土壤液化者,可询问在地方政府的土壤液化工作站,向大地技师谘询是否需要初评。
如果需要初评,则结合建筑物耐震安检计划,由地方政府提供建筑物结构设计图说及地质钻探报告,工作站技师依申请书,分批分次进行现场初评提供诊断书包括处置建议、对策、程序及费用等,供民众进行后续改善的参考。
台北市的旧市区多是淡水河冲积层,“但是我住在这边的高楼会不会担心土壤液化,不会!因为它把基桩打入地下较坚硬的地盘,我当然不用担心土壤液化造成建筑物倒塌。民众如果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有土壤液化风险,那他就应该去要求建商用更好的工法与材料,保障民众财产与生命安全!”
“土壤液化现阶段有点在乱吵,有人说要灌浆补强,问题是你要一栋、一栋灌浆,还是整个区域一起灌浆?在没有完整地质调查前,这样灌浆下去,会不会反而导致后面那栋地基凸起来?”王价巨说,正是因为政府没有告诉民众发生什么事、又该怎么做,才会让现阶段的讨论相当紊乱。
王价巨也强调,资讯公开后,回归到空间规划上,政府与民众得要诚实面对,一块土地上就是有这么多风险、无力承担这么大的开发量。“政府也得透过情境模拟,思考不同剧本下的不同状况。让民众了解风险,并思考自身是否愿意承担。像日本就公布首都圈直下型地震的情境模拟,或是台风淹水的灾害范围,让民众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而知道这些事情后,民众得要去回应。”
整体防灾思维必须建立
“台湾不能再每一次都用人命换教训。”现代气候变迁底下,灾害的规模与复杂程度,早已超过过往经验的想像。
除了开启民众的风险意识外,王价巨主张建立灾防体系刻不容缓。他主张如今政府该做三件事:首先是彻底大修《灾害防救法》,建立起真正能够执行灾害防救的机制,“如果要在不调动太多现有组织的情况做调整,我会建议将《灾害防救法》内的‘灾害防救委员会’实体化,让它有钱、有权、有人以后,才能做事。”
王价巨解释,有了实体单位,里头的人还必须对于风险有整体的理解,并且提出未来台湾30年、50年后的灾防计划。在这个政策蓝图下,一层一层往下,各机关调整日常业务的体质,将灾防的思维纳入。“像现在的国土利用,完全不考虑区域地质的条件,每个地方都要有工业区,都要盖高楼,但是土地真的承载得了吗?”王价巨认为,有了整体防灾思维,才能思考空间利用的总量管制,并在总量管制的前提下思考发展的方向与内涵,“灾害风险高的地方,就在都市计划中划成公园绿地。而不是放任土地继续盖高楼。”
除了有政策目标,更重要的是进行灾害风险评估,排出政策的优先顺序。政府灾防体系内的人指出,台湾在地政的科学研究相当丰硕,但是地震灾损是预估模式,而政策规划应该要以什么程度的灾害损失预估作为判断准则,却是政治问题。“像这次的台南,我们再订出土地开发管制时,是要以这次地震为标准来模拟灾损、订出管制,还是要以更严重的震度来模拟?那后续的土地使用管制又会影响发展和经济,这些都得思考。”
在日本,政府不断的教育民众“地震随时会来”,因此防灾教育做的相对完善;台湾却是怕民众恐慌,所以不愿告诉民众灾害机率有多高。
单信瑜也强调,“风险评估后,我们才能做成本效益分析,分析我们要花多少成本,用在减少什么程度的灾害上。并且考评花下去的钱有多少效益。”单信瑜举例,过去水利署花了一千多亿台币治水,但钱花下去以后却没有评估它的效益,“去年更为了减少大规模崩塌,行政院院会通过34的经费。”单信瑜不可置信地说,大规模崩塌当然有预防减灾的必要性,但是百年一次的大规模崩塌,在台湾的防灾减灾清单上,却不一定是最要紧的事项。而会花这么多钱去做不是最优先顺序的工作,追根究柢就出在没有风险评估,治理出了问题。
而当灾防专责机构产生后,有了政策目标,接下来行政机关对于复合型灾害的想像才会出现,并且逐步补足每个行政机关该做的事。“像我们从来没想过高楼大火该怎么办,哪天101大楼失火要怎么救大家都没想过。”曾任内政部长的李鸿源说,单单一个高楼大火,就得思考风向等问题,模拟不同风向的逃生和救灾路线规划,但是现在光是连建筑物的资讯都没有建档,要怎么模拟?有了专责单位后,过去这些在减灾、防灾上空白的地方才能慢慢补起来。
最后王价巨强调,平时对于民众的风险教育也得加紧脚步,“像现在防灾教育都是在学校进行,问题是地震可不会在你上学时间才发生啊!”单信瑜也指出,现行的防灾教育,多着重在知识与技能,“学生都知道台湾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但却不知道台湾一年有多少次地震。对于灾害的认知如此狭窄,对于风险又会有多少感觉?”如果对于风险没有太多的知觉,投入在风险控管上的成本也就相对不足,减灾与防灾的效果当然也大打折扣。
政府灾防体系内的人也批评,在日本,政府不断的教育民众“地震随时会来”,因此防灾教育做的相对完善;台湾却是怕民众恐慌,所以不愿告诉民众灾害机率有多高。两边政府的态度落差,主要在于“日本政府不只告诉你风险机率,还告诉你解决方法。像他们模拟海啸可能的死亡人数高达32万,这么惊人的数字他们一样公布,不担心民众恐慌。因为他们除了公布数字以外,还提出减灾方法。但台湾没有后面配套,所以只有恐慌,恐慌一阵后就没了,什么也没变。”
一场地震暴露出台湾在灾防与风险管理上的缺漏,王价巨叹了一口气说,“台湾得要好好思索,不能再总是靠善款做事情了!”但他也忧心,新闻热度一过,这段日子的讨论与反省,将着新闻热度消退而无影无踪。或许就像中国作家廖亦武在其针对2008年四川大地震所做的访调——《地震疯人院》中所言:“这个世界新闻太多,其实不用独裁政权的强行压制,后面的也总要掩盖前面的。”当新闻的风头过去,那些尘土与悲鸣,可否真能换来一丝进步?
政府机关各种图资:
土石流潜势区:http://246.swcb.gov.tw(土石流防灾资讯网)
易淹水地区:http://fhy.wra.gov.tw/PUB_WEB_2011/Page/Frame_MenuLeft.aspx?sid=27(经济部水利署防灾资讯网)
断层带分布图:http://fault.moeacgs.gov.tw/MgFault/(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地质资料综合查询:http://gis.moeacgs.gov.tw/gwh/gsb97-1/sys8/index.cfm(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内政部公共管线分布图:http://duct.cpami.gov.tw/pubWeb2/util/p1_0.aspx(内政部营建署)
灾害情资网:http://eocdss.ncdr.nat.gov.tw/ncdrwebv2/(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
灾害示警公开资料平台:https://alerts.ncdr.nat.gov.tw(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
灾害潜势地图:http://satis.ncdr.nat.gov.tw/Dmap/102news.aspx(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