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液化是台南震災的元凶嗎?

「現在的國土利用,完全不考慮區域地質的條件,每個地方都要有工業區,都要蓋高樓,但是土地真的承載得了嗎?」
台南永康區的維冠金龍大樓在地震後整棟崩塌。
南台大地震 台灣 災害

在過年期間帶來慘重傷亡的南台灣大地震,事後不少媒體報導及評論者將慘重傷亡的原因歸到台南重災區的「土壞液化」問題。這讓「土壞液化」問題一時既是元凶,又是顯學。有人急忙到處查資料,打探自家腳下土地有沒有「液化」,甚至立委在記者會上教授「怎麼分辨土壞液化」都成了話題笑談。

南台大震後民眾對土壤液化資訊的需求,直指一個防災的重要問題:「災害潛勢」的資訊公開。所謂「災害潛勢」,可以直觀地理解為「災害發生的機率」,「高潛勢」相當於「高機率」。災害也不一定專指地震,也可能是土石流崩塌、暴雨淹水或者住家附近含有易燃、易爆品的管線或倉庫。

銘傳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价巨接受端傳媒訪問時強調,每一次災害發生,都是與民眾進行「風險溝通」的時機。透過資訊公開,並且引導民眾進行討論,思考自身如何評估風險,都是政府應該要做的工作。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