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大江南北吃什么?6种贺年食物重启你的味蕾

春节到了,又是鲸吞贺年食品,让卡路里直飙升的大日子。 童年时,个子小小的,还够不着圆桌,嗅到一道道香气四溢的年...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风物

春节到了,又是鲸吞贺年食品,让卡路里直飙升的大日子。

童年时,个子小小的,还够不着圆桌,嗅到一道道香气四溢的年菜就在客厅里撒欢儿了;长大了,人的味觉变得挑剔,筷子还没碰到热乎乎的年糕,五脏六腑就满是吃腻的感觉。于是,大家都说年味儿渐渐地淡了。

年味儿还在,只是被寻常熟悉埋掉。重启味蕾的好奇,让新味道触碰舌尖,春节自然是兴奋无比。端传媒记者找到了六种特色贺年食物,这些食物不是五星级酒店的精致菜式,但一定不是人人吃过;而且吃过的人准会流露一个舒心的笑靥,因为吃到的,是回忆的况味。

吃山西油糕,过年窥探苦岁月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香港人过年少不得吃萝卜糕、椰汁年糕和芋头糕,吃到有些人都嫌腻了。

无独有偶,来自山西大同的璐瑶说,家乡的人年初一都吃油糕,“用黄米面粉揉,揉好后把整个面拿去蒸,就可以直接拿着吃;又可以抓一块儿扔到油锅里去炸,这个时候炸好的是没有馅的素糕。”

她说,蒸完了的面可以捏成一个像饺子皮的东西,配上各式各样的馅。璐瑶如数家珍地说,“三角形的有白糖,圆形的里边有豆沙,半月形的有素馅。”“糕”与“高”同音,当地的人还会把糕点放到门顶,取其步步高升、富贵吉祥之意思。

璐瑶忆述,小孩子都偏爱甜甜的白糖油糕,唯有家里的老人家只吃有点苦涩的素糕。想了一会,她娓娓道来,“可能是因为苦惯。以前家里很穷,只能买一点儿肉,大家拿自己的糕蘸一下肉汁。”

老一辈的人爱吃素糕,或许是刻意历经那一段苦日子,提醒自己惜福惜缘,也可能是出于呵护孩子的好意,但愿儿孙一辈子不吃苦头,因为最苦的老人都直往肚子里咽。

吃浙江酱油肉,目不转睛看春晚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现代人在新年大口吃肉,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胆固醇急增。但对来自浙江温州的小阅来说,吃肉是一家人团聚必不可少的事,“快到春节时,爸妈会到很乡下的地方买生的腊肉,然后用盐和酱油拌在一起,放到阳台晒两个多星期,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做。”

昔日吃肉不是容易的事,老人家特别珍惜有肉的机会,因此把猪肉风干以便保存,并在庆祝春节的时候把它奉为上品。

小阅说得最兴奋的,是一家人围在电视机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电视一般要吃点东西,你又不能吃太饱的东西,就吃这个肉。因为酱油肉很咸,撕一点吃就可以,边看边吃感觉特别好。”

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家人看着电视机屏幕的唱歌舞蹈,相声小品,一颗心在欢声笑语中变得暖乎乎。

吃湖南腊肉,传承家族的传统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同样是肉,馋嘴的睿悦也很兴高采烈地介绍老家湖南长沙的腊肉。
据她所说,湖南腊肉的材料是有肥有瘦的五花肉,腌好后在用柴火烧的炉子烟熏个把月,“有烟熏的风味,又能保持肉的鲜嫩味道,不会特别的干。”

她表示,母亲喜欢直接把腊肉跟豆豉辣椒一块蒸,但她爱用螺丝辣椒炒炒,“我比较重口味,这样炒很能下饭,像回锅肉但又不会太腻。”睿悦又说,“好的腊肉能吃出三种感觉:瘦肉鲜嫩,肥肉有弹性,皮的部分有嚼劲,最初有咸味辣味,嚼到最后有猪皮自然的胶质味。”

虽然她不是很清楚腊肉的起源,但睿悦是这样看待腊肉与她家的关系,“奶奶前几年虽然去世了,她做的腊肉已经不在了,但叔叔等人还是会熏一熏,家族的人可能不断的变,但这个家族的味道还是会继续保留。”烹调腊肉,应该是家里一代传一代的无价宝。

吃吉林饺子,做个幸运的孩子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别以为饺子到处都有,就不能成为让人怀念的贺年食品。

“我这个人比较笨,所以小时候只会捣乱不会包饺子,每次包出来都会破掉。”来自长春吉林的小骆笑着说。北方人爱吃饺子不是新鲜事,但原来当地的习俗要大伙儿在新年当天晚上一起包,十二点的时候一起吃。

饺子承载的是更是满满的祝福,因为家里人还会在其中一个饺子里把一粒花生或枣包进去,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一年都会很幸运。小骆忆述,“小时候我妈就偷偷做好标记然后把幸运饺子夹给我吃。”

一家人搓搓弄弄,揉揉面粉,欢度新岁,抽到幸运饺子的人又会咧嘴大笑,饺子卖相普通,却凝聚了北国的家家户户。

吃福州食品,想起根在福州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不少人认为中国内地的年菜应该是味道浓烈,辛辣无比的,然而来自宇岸不断强调,“福州菜以甜著称,福州给人甜甜的感觉”,让大家走出这个文化误区。

他介绍,“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是芋泥,先把紫芋放在锅里蒸,蒸得非常烂就可以压碎成泥,再拌上适量的猪油。有些人喜欢把芋泥趁热吃,有些人则喜欢在冰箱冰一段时间。”

对于在异乡漂泊的宇岸来说,看到有朋友在手机发了一张福州的食物的照片,思乡之情就会油然而生,“福州的食物,例如太平燕和糖粿,已经转化为了一种思乡的情感。想家的时候,想的是家里的人,也是像这些食物一样,构成我成长记忆的点点滴滴。”

吃北京油虾,看出爷爷厨艺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以前有位较年长的北京朋友说过,“北京以前没有活海鲜,哪能像沿海地区的人那样,分得清活海鲜跟死海鲜,反正上了桌都是死的。”想不到,属于新一代土生土长北京人的阿岑却对海鲜年菜挺有要求,尤其是爷爷烹调的油焖大虾。

她说,“家里鸡鸭鱼肉和皮薄多汁的饺子一样不少,必不可少的是油焖大虾。做法虽然简单,用油煎一下大虾再捞出来,在锅中放入番茄酱和白糖,炒出香味,把虾倒进去加料酒两分钟,开盖倒入蚝油。”

有趣的是,看上去愈容易的菜式愈考验工夫。阿岑遗憾地说,“我自个儿做了好几次还是跟爷爷的相去甚远,问了他,爷爷还是笑而不语。”

想吃鲜虾就要找爷爷,或许爷爷的这番话是婉转地提醒,“小孙女,有空要多回家,不要丢下爷爷。”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