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看她写了什么
90后小勋买齐过赵薇的全部专辑,却坚称自己不是赵薇的粉丝。即便如此,他还是时不时就会跟朋友们在聊天的时候提到赵薇,有时候是赵薇的一些歌词,有时候是赵薇表演的迷因片段。自从2021年8月起,赵薇传被列为劣迹艺人,她的作品从网络平台上悉数下架,微博等帐户也停止更新。小勋没想到自己能见证赵薇再发微博。
2024年12月4日,消失三年有余的赵薇在微博引用了杨慎的《临江仙》上阙,表达了对琼瑶离世的感想。有不少人对赵薇发微博感到雀跃,小勋有一些不能理解,“跟在那样令人震惊的消息之后,不知怎么表达感受,她发微博虽然久违了,可是琼瑶离世太有冲击力了。”
12月4日下午1时22分,媒体传出琼瑶逝世的消息。琼瑶在淡水家中被发现,已无生命体征,身旁留有遗书。其后由亲友在Facebook代发她所写下的《当雪花飘落》,文中写“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她指人老之后,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时间,由于她曾目睹那种惨状,不想要那样的“死亡”。她又在文末劝年轻人不要轻易放弃生命,祝愿大家健康快乐,活得潇潇洒洒。
“小时候曾和家里人一起看过不少琼瑶剧,完全作为消遣娱乐,最开始看的那些我不太能理解故事和角色在做什么,《还珠格格》应该是第一个我看得懂的剧。”
“活得潇潇洒洒”,来自琼瑶为《还珠格格》创作的主题曲歌词。这部剧令赵薇一夜成名,小勋也是如此认识了小燕子,“小时候家里人会一起看琼瑶剧,作为一种娱乐,可那时候我不太能理解故事和角色在做什么,《还珠格格》应该是第一个我看得懂的剧,”剧中的小燕子和演员赵薇令小勋印象深刻,他虽然从未承认自己是粉丝,却一直关注她的动向。看完《还珠格格》之后,小勋又再回头买了数部琼瑶过去的小说,“那个年代的故事很难说好或者不好,我就是想看看琼瑶在《还珠格格》之前写了些什么。”
《还珠格格》的确是琼瑶写作生涯中后期的变革之作,琼瑶放下过去的多角关系或者禁忌之恋等题材,转写两位真假格格进入皇宫之后的趣事,她们无惧皇宫的规则,打打闹闹,又哭又笑,这部剧在全亚洲掀起了收视热潮,也令琼瑶的职业生涯再上高峰。
只有琼瑶写得出那种感情羁绊
来自香港的马齐Yura是一位百合爱好者,她清楚记得小时候和表姐们一起追看《还珠格格》的情形,“你知道,那是很难得的几次,全香港人都在追看亚视。”香港的电视观众长期以来都会惯性追看无线电视台,而无线电视的竞争者亚洲电视,在黄金档的电视剧播出状况往往远弱于无线。播放外购剧《还珠格格》是其中例外的一次,为亚洲电视带来长达数月的收视热潮。
“我觉得紫薇和小燕子最能relate到我和表姐的感情,那种很亲密,情同手足的感觉,看我表姐哭,我也会莫名想要落泪。”她甚至有时候也会觉得跟表姐这样深的情感,是不是上辈子就该是一对情人。
“那个时候吃晚饭和表姐一起看《还珠》是我最喜欢的活动,”当时马齐Yur还在念小学,关于《还珠格格》的回忆,都是和表姐一起,“现在回想,表姐应该算是我的紫薇。里面的姐妹情,真的很像我和表姐。”
小学的她,还处在很懵懂的阶段,“我觉得紫薇和小燕子最能relate到我和表姐的感情,那种很亲密,情同手足的感觉,看我表姐哭,我也会莫名想要落泪。”她甚至有时候也会觉得跟表姐这样深的情感,是不是上辈子就该是一对情人,“中间也有怀疑过自己对表姐是不是不止亲情,但是这种浓厚的情感羁绊, 我感觉也只有还珠能拍出来。”
马齐Yura说,是后来“觉醒”了以后,才发现紫薇和小燕子的组合非常百合,小时候并不懂,“那时候觉得琼瑶很多剧都是情绪很激烈的,也可能华人世界就是这么戏剧化吧?”
“我觉得琼瑶很会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包括和紫微小燕子和阿哥他们那种团结,也是一种青春浪漫时期的描述,她更擅长用激烈的情感表达,可能就是写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状况,只是人们平时不一定用琼瑶这样的台词说出来。”她认为琼瑶很多直白浓烈的台词和迷因,就是这些情绪的出口。
抱着对紫薇和小燕子的喜爱,马齐Yura继续追看了《情深深雨濛濛》,“有点像现在粉圈术语,嗑的cp又二搭了,角色设定上也有类似。”她喜爱小燕子,觉得她打破一切,无视所有规则,天不怕地不怕,皇帝也拿她没办法,“赵薇给我的感觉就是活得很自我活泼,是那种精灵女生的代表,”紫微则是大方又善解人意的姐姐,包容所有妹妹横冲直撞和小时候的闯祸,“大概是所谓女同人均恋姐吧?她基本上就是我理想型。”
对于这些剧中几个“反派”女性角色,她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以前觉得她们有点像小时候会凶我们的阿姨,现在理解就是讲话尖尖的,对于努力活出自己的新世代女性总看不顺眼,大概因为新女性没有顺从她们一直顺从的皇权规范吧?”
后来再看,她重新理解到了自己对表姐难以言喻的情感,“有种禁忌但是充满了羁绊和很深的爱。”对于这些剧中几个“反派”女性角色,她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以前觉得她们有点像小时候会凶我们的阿姨,现在理解就是讲话尖尖的,对于努力活出自己的新世代女性总看不顺眼,大概因为新女性没有顺从她们一直顺从的皇权规范吧?”
反派的再走红
影评人李洁逸认为琼瑶后期作品其中的反派雪姨,符合后来大众对独立女性的认知和现在的性别文化,“陆振华出轨,她也出去玩男人,她争,不愿意做男人的奴才。”李洁逸指琼瑶在后期作品里非常善良,“她的角色,虽然也有毁容的、有断腿的、有短命的,但在最后的最后,琼瑶对于所有角色的态度,都是祝福的。包括雪姨,其他的角色会原谅她,还有还珠里的皇后、容嬷嬷、知画,都是所谓的坏女人,但都得到了大家的体谅。”
《情深深雨濛濛》播出11年之后,演员王琳饰演的“雪姨”突然在网路走红,她在剧中不停敲门的片段成为了一个符号式的迷因,其对白“好大的口气”和“你有本事抢男人”等风行一时。曾经被观众嫌弃的反派角色,似乎由观众给出了新的诠释。
小勋大量保存了雪姨、皇后、容嬷嬷等人的动图gif,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频繁使用,“不知为什么,雪姨在我们这一辈同志群体中间非常受欢迎。”小勋小学时观看《情深深雨濛濛》并没有留意雪姨这个角色,因为迷因的流行,他再度重新回看了《情深深雨濛濛》。
“她在剧里那种敢言和敢为,不太会被世俗的道德观绑架,她真的非常有自主性,可能也是这些层面令同志群体觉得共感吧?在很多地方同志没有被承认,于是要隐忍一些说不出来的潜规则,雪姨非常有胆量,敢把一些难听的事实大声讲出来,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许让同志群体也觉得非常解气。”
“中文世界对女性自主的认识,我们重新去发掘了雪姨这个角色。而且,她在剧里那种敢言和敢为,不太会被世俗的道德观绑架,她真的非常有自主性,可能也是这些层面令同志群体觉得共感吧?在很多地方同志没有被承认,于是要隐忍一些说不出来的潜规则,雪姨非常有胆量,敢把一些难听的事实大声讲出来,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许让同志群体也觉得非常解气。”
“她的角色不知道为什么,某一天就可以突然火起来。”李洁逸说人们不会突然就“琼瑶化”,可琼瑶的“梗”却常看常新,“琼瑶人物的对白还是太不z世代了,她的风口可能真的过了,但是确实你又不会遇到跟人说还珠但对方不知道的尴尬,大家都知道这些作品和里面的迷因。”
李洁逸说人们现在去上海,依然会打卡白渡桥,“那是陆依萍跳桥的地方,情深深也成了上海地标。在赵薇还没被封杀的时候,申报报馆自己搞了一个『祝陆依萍生日快乐』。这几部作品只会越来越新,若不是赵薇的事,这些梗会一直有人翻出来的。”
她的爱情观原来影响了我?
00后的瑞瑞,和朋友之间聊天,才突然发现自己的爱情观也受琼瑶作品的影响,“她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轰轰烈烈的爱和山盟海誓的爱。里面有很多抓马的剧情,但是在这个过程里爱是不变的旋律。我记得这些角色是特别执着的,然后爱情应该就是这样。同时可能因为我的性格和小燕子比较像,都是比较风风火火。所以一想到还珠还是会想到她怎样敢爱敢恨。”
瑞瑞也追随过这个潮流,去思考原生家庭对现在的她有什么影响,“更主要的是,它可能还提供了一种溯源式的思考方式,让我开始想我现在这样这样和小时候哪些经历有关?然后就发现现有的爱情观居然真的和当年看的言情作品有关联。”
琼瑶剧告诉了瑞瑞一个标准,“爱情应该是怎么怎么样,而我选择认同了这个标准。比如还珠里的山无棱天地合式的承诺、大家对爱情至上的执着,用现在的话来说可能就是有些恋爱脑,有潜移默化地让我觉得谈恋爱也就该是长期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才好。我第一段恋爱就天然认为大家是要走到结婚的。”
近些年在很多平台上很热衷于讨论原生家庭,瑞瑞也追随过这个潮流,去思考原生家庭对现在的她有什么影响,“更主要的是,它可能还提供了一种溯源式的思考方式,让我开始想我现在这样这样和小时候哪些经历有关?然后就发现现有的爱情观居然真的和当年看的言情作品有关联。”
瑞瑞的朋友们也看过琼瑶的言情剧,对不少人来说,那种言情是无感的,觉得电视剧就是电视剧,和现实没有关系,“但可能还珠里热情、自由的爱情氛围也感染到了我,所以我有产生向往,并且把自己代入进去。也可能当像还珠这样大红大紫的影视剧已经是现象级,对于没有太多自我思考的话倾向于接受。”
随着时间推移,瑞瑞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爱情范式,“特别是我来香港读书之后,这种冲击尤其深,像situationship等等是我之前可能没听过的。这个时候会意识到原来之前自己可能只呆在或者只愿意呆在一种框架里。”
琼瑶去世几日后,作家卢郁佳发表专栏文,题为《琼瑶残秽:受苦没人可反抗的世界》,在不同平台广为传阅。卢郁佳在文中指出“人们怀念琼瑶,就像怀念戒严的美好”,列出了诸多作者认为分属男性滤镜下的女性形象书写,卢写这些浪漫爱情的种种不合理,说“我们心中的琼瑶必须好好再死一次”。文章引起广泛的回响,不少读者和网友表示赞同。
争议与诟病
1963年,琼瑶因小说《窗外》一举成名,开启了她言情小说作家的畅销之路,连续出版多部畅销书。1965年起,她的小说开始改编为影视作品,同样大收旺场。1985年,琼瑶作品开始登上电视,她与丈夫平鑫涛成立制作公司,又在台湾八点档成为主力。对60后70后的观众来说,琼瑶是畅销作家,电影票房保证;对80后来说,琼瑶是收视常胜的家庭剧之王;90后当然视她为《还珠格格》之母。不过在每一个年代,琼瑶的作品都遭受过诟病和批评。
“成长环境里好像没有人教我们面对言情作品应该以一个怎样相对客观的视角。越闭口不谈,越未知,小孩子就越好奇,甚至可能会去模仿。”她说自己在20岁发现恋爱观被言情作品影响,是很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把这些都归咎于琼瑶小说。”
瑞瑞的成长过程中,琼瑶已经过了最辉煌的年代。不过学生时期,家长和老师都特别点明,不鼓励学生们看言情小说。这种“不鼓励”,仿若一种禁忌,“成长环境里好像没有人教我们面对言情作品应该以一个怎样相对客观的视角。越闭口不谈,越未知,小孩子就越好奇,甚至可能会去模仿。”她说自己在20岁发现恋爱观被言情作品影响,是很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把这些都归咎于琼瑶小说,”她接触到许多作品,“像《意林小小姐》、杨红樱老师的文学作品,还有当时书店比较热销的爱情小说。另一个还有网文。我记得初中我就接触到了网络上的言情小说,是用iPad上的微信读书App看。其实我一开始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是当时App里的书架自带了很多,”她阅读了许多这样的网文,“一方面是爱情小说里的浪漫让青春期的我比较有憧憬,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和家长之间的躲猫猫游戏让有些平平无奇的小说看起来也很有意思……”
琼瑶歌颂爱情,令李洁逸觉得合理的原因,“大概是那里面有自由吧?我还是很相信自由的重要性。”李洁逸说批评琼瑶的人代入不了她的过度戏剧化,另外也是对“小情小爱”的蔑视,“这种蔑视有一些男性化气质的感觉。”
“但琼瑶故事是吸引人的,这也是真的,会有人觉得喜欢琼瑶难以启齿的,尤其男性,但大家本质上都很难抗拒,她是她那个时代的viral,且站在了阳刚的对立面。”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晓东在北京日报刊登了文章《琼瑶:感伤主义文学的“情感蓄水池”》。他的观点是:人们越来越主动地将自己与情感剥离,“无情”变成了“人间清醒”。打开手机,我们发现流量文在教你“断亲”,脱离“原生家庭”;教你“防火防盗防闺蜜”;教你“反PUA”;相亲变成了“市场”;人被量化为各种数据指标;结婚率在逐年下降,对亲密情感的恐惧却在上升,而社交媒体放大了这种恐惧,仿佛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隐藏着一个“消失的她”。陷入恐惧的人们需要一个罪魁祸首,于是“恋爱脑”作为一种“落后”成了被口诛笔伐的对象,而作为最著名的言情小说家、爱情影视剧第一人,琼瑶是躲不过去的。
“认为琼瑶故事对女性有不好的影响,这对琼瑶的理解是否有些不公道?”马齐Yura谈到琼瑶曾经的风靡一时,“琼瑶的世界里面爱情是可以冲破一切的,包括任何禁忌,比如小三,比如身分上的差异,但可能现代舆论发展到需要女性不再恋爱脑,似乎以爱为一切的琼瑶故事就会显得跟不上时代,但是本身呼吁女性不要恋爱脑的论述,也忽略了女性本身亦有爱的基本需要,怎么理解爱,在两个世代有很大的分歧。”
“可以说琼瑶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华语爱情纠葛的叙事,现在那些爱来爱去顺便作大死奉献生命的,能说他们没有被琼瑶影响吗?肯定是有的。那种戏剧化和肉麻,别的人无法复制,但能学到的是戏剧的起伏。她启发的创作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可观的。她的贡献非常明显,所以后来她被于正抄袭,全网都支持她。”
琼瑶作品中的大量对白,一直也被民众以道德层面去检视。包括最著名的案例,就是《一帘幽梦》中“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张晓东的文章提出网上的道德检阅有断章取义之嫌,人们粗暴地截取了其中人物的片断台词,代之为作者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小勋认为断章取义是其中的一部分,“琼瑶过去的作品或者确实有一些局限,但那种对爱情的推崇,其实也是想要打破社会对女性的某些约束,其中的某些部分在过去是成立的,在《还珠格格》和之后的作品,琼瑶对爱情的描写有了变化,这也许是她对自己过去创作的一种无形反思,比如里面反覆提到友情和女性情谊的重要,往往篇幅比爱情更大,也更主导故事的进行。”
这些小说的爱情观影响过李洁逸,比如她曾经也认同过《一帘幽梦》中腿和爱情的比较,“但那是我青少年时代对琼瑶的吸纳,”听过其他人评价琼瑶作品中的争议,李洁逸试着用反思的角度去看待她的小说,“我听过一些中国学者严肃地讨论琼瑶,这些讨论改变了我对琼瑶的深信不疑,但回看,可以说琼瑶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华语爱情纠葛的叙事,现在那些爱来爱去顺便作大死奉献生命的,能说他们没有被琼瑶影响吗?肯定是有的。那种戏剧化和肉麻,别的人无法复制,但能学到的是戏剧的起伏。她启发的创作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可观的。她的贡献非常明显,所以后来她被于正抄袭,全网都支持她。”
张晓东的文章强调,“琼瑶从未试图宣称自己的作品具有经典的品质,也从未假装自己的作品是“高雅文化”,这是客观现实。但即便如此,这些作品也很值得讨论。”
“言情小说是否受欢迎,好像更像是这些作品是否符合社会普遍对感情关系的公认看法,而不是某一个作家去指导大众怎么恋爱,”在小勋看来,琼瑶故事里一些有年代感的情节,是不可能被后来的读者接受的,“你看到那些有时代印记的部分,心底是会明白的,肯定不会全盘接受,而她能流传的部分,反而应该是大家多年来一直认同的,比如依萍说我比你们都高贵,我是来挣钱的。或者那种女性对禁忌的反抗可能不适合现在的异性恋状况,可对同志会带着戏谑的共鸣,如果大众真的反感琼瑶所有的观点,那她的作品就会真的变成历史,通俗作品应该都是某种镜子吧?切中大家所想,大家就会追看。”
“但是我看了她的遗书,我觉得她好像活出了她笔下人物浪漫的样子。以及选择这样的方式告别生命,似乎不是一些报道称为的『轻生』,而恰恰是因为她对生命的重视所以想要体面地告别吧。”
琼瑶的离开引起小勋以及广大民众的关切,在他看来,也因为琼瑶对生死的态度和她对自己离开的诠释,感染了大家,引发了共鸣,“大家对生老病死的担忧,很怕自己在年老之后遭罪,但你看到她很洒脱地处理这件事,会产生一种认同和钦佩。”
她是主动掌握了自己的生死。一如她女主都在主宰着自己的爱情人生,很有勇气和魄力,”马齐Yura想起最近阿幕杜华的电影《隔壁的房间》(The Room Next Door),“真的遥遥呼应了,死亡也可以是飘然的,琼瑶给大众上了一堂生死课。”
瑞坦承自己对琼瑶的了解不深, “但是我看了她的遗书,我觉得她好像活出了她笔下人物浪漫的样子。以及选择这样的方式告别生命,似乎不是一些报道称为的『轻生』,而恰恰是因为她对生命的重视所以想要体面地告别吧。”
也不是没有疑惑,小勋不太能接受琼瑶晚年的一些政治表态,总觉得那和自己观看《还珠格格》及《情深深雨濛濛》的感觉有不可调和的冲撞,“或者也可能就这样吧,她就是一个写出争议作品的作家,也是一个有主观偏见的公众人物,这是我们不能单向去定义她的地方。她的作品陪伴了好几个世代的人成长,还真挺厉害的。”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