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女儿翻看一本仙女故事书,问我:“爸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仙女吗?”
我回答:“在我们的想象中,在我们的心里,真的有。”
女儿并不满意:“在……世界上呢,真正的世界?”
“呃……爸爸没有见过,但是很多人都说有。所以,我不知道。”
女儿说:“肯定有。不然是谁帮圣诞老人分发礼物呢?”
原来她在想圣诞礼物。有时,刚刚收到当年的圣诞礼物,她就提出下一年的愿望了。可是今年,圣诞市场都已经开张了,她还没有想好要什么礼物。
圣诞老人也会出差错
女儿三岁那年,平安夜的当天,我才买好她要的礼物,一辆小小的自行车。那天下午,天上飘着冷雨,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我拖着自行车,在路边等公共汽车。天色向晚,车还没来。
一辆小车开过来,停在我面前。一个男人探出头来说,我可以捎你去地铁站。
带着从中国来的经验,我回答:“谢谢,我还是再等等吧。”他说,今天没有公共汽车了。
我警惕地打量着他。看见车里还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像是他的女儿,我才放心地同意了。但是,我还是问了一句:“你们要多少钱?”
他们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下车帮我把自行车放进后座。车开动以后,女孩问:“那是给您女儿的圣诞礼物吧?”
我开始为我的警惕感到羞愧。我回答说:是的。我三岁的女儿,希望圣诞老人送她一辆橙色的自行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橙色自行车如此难觅。更重要的是,我小时候接受的颜色教育中,根本没有橙色,它和黄色是一回事。橙色和黄色这两个词,对我来说也没有区别。总之,我费了好多周折,终于赶在最后的一天,买到了这辆橙色的儿童自行车。
仿佛为了回报他们的好心,我把这个故事讲得十分动听,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但是,它非常配合那个寒冷的傍晚,小车里的温馨时刻。他们都转过头来,感动地看着那辆小小的自行车。
第二天早晨,女儿一起床就往阳台上跑。那里站立着通宵闪烁的圣诞树。还在睡梦中的我,听见女儿的惊呼:“圣诞老人真的给我送了自行车!”
还没来得及高兴,又听见女儿惊呼:“他把颜色搞错啦!我要的是橙色的自行车,这是黄色的!”
我十分沮丧,替圣诞老人向她道歉。然而,我解释说,圣诞老人太忙了,忙中难免出错。而且,他小时候受的颜色教育中,橙色和黄色都是黄色。所以,他经常弄混这两种颜色。你会原谅他吗?
女儿说:“好吧。他也总算给我送了礼物。还好,他没有生病。”
女儿有一本故事书说,正当全世界的小朋友翘首等待圣诞礼物时,圣诞老人却生病了。于是小朋友们给圣诞老人准备了礼物,去北极看望他。
我在心里为自己辩解道,这也不是坏事。孩子们也应该知道,谁都可能遇到困难,或者犯下错误。
每一个孩子都有礼物
欧洲的圣诞氛围十分浓厚,孩子们没有理由不相信,真的有一位慈祥的圣诞老人,为全世界的孩子准备礼物。
“全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礼物吗?”女儿有时会反复地问。
“是的,每一个孩子。”我回答说,“不管他/她住在哪里,也不管他/她长什么模样,说什么语言,穿什么衣服,上什么幼儿园或者学校,也不管他/她乖还是不乖。”
“他/她乱扔东西呢?”
“乱扔东西不对,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会批评他/她。但是,圣诞老人仍然会给他/她礼物的,同样是他/她想要的礼物。”
有些家长会借助一切机会来 教育孩子。在圣诞季节,最好的威胁就是:“如果不乖的话,圣诞老人就不高兴,不送礼物给你了!”
我劝阻他们说,不要这样利用圣诞老人。要让孩子们相信,无论他们怎么样,都会收到圣诞礼物。跟上帝负有是非审判的责任不同,圣诞老人从来不会生气。
如果孩子们没有收到称心的礼物,不是圣诞老人要惩罚他们,而是因为别的原因,比如他弄错了,他生病了,驯鹿受伤了,飞机误点了,火车停电了……
女儿一直好奇,圣诞老人如何在一夜之间完成这么繁重的工作。有一年,德国邮局的朋友送了她一个日历礼包,上面印着圣诞老人通过海陆空邮路分送圣诞礼物的宣传画,女儿有些明白了。我还告诉她说,现在有了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这个工作就更加容易了。圣诞老人可以一边赶路,一边指挥各地的天使助理。
因此,圣诞老人很少出错。
圣诞老人会找到这家商店吗?
去年圣诞前夕,我们走进一家乐器店。我让妻子带女儿在一楼闲逛,我偷偷溜进底楼笛子专柜,选好女儿想要的笛子。正要付钱的时候,女儿突然跑来了,问:“爸爸,你在买什么?”我尴尬地缩回付钱的手。
我说:“爸爸只是来看看这里的笛子。”
女儿说:“这正是我想要的笛子!圣诞老人知道到这里来买吗?”
我说:“他会的。在天使的帮助下,他会收集各种信息。而且,爸爸会再给他写一封信。”
售货小姐开始觉得莫名其妙,但很快就明白了。
圣诞节的早晨,女儿惊呼道:“圣诞老人真的找到那家店了!”
又一年的圣诞节,女儿要的礼物是各种各样的球。尽管我们家附近没有地方玩球,但是圣诞老人仍然会满足她的要求。
我们事先买好各种颜色的篮球、足球、排球……一共有十二个。这么多球,可不好掩藏。费了好大功夫,才让它们躲在地下室里,女儿不易发现的地方。
为什么要有圣诞老人?
“真的有圣诞老人吗?”女儿经常会问。
1897年,一个叫弗吉尼娅・欧汉伦(Virginia O’Hanlon)的女孩也这样问父亲,父亲建议她向《纽约太阳报》写信询问。她真的写信去问了。编辑弗朗西斯・彻奇(Francis Pharcellus Church)收到信后,决定发表一篇社论来回复:
是的,弗吉尼娅,真的有圣诞老人。他就像爱、仁慈和忠诚一样确实存在……是啊!要是没有圣诞老人,这世界会多没意思!恐怕就会像没有弗吉尼娅一样没意思。
这篇题为《圣诞老人存在吗?》社论,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篇章。据说它是英文历史上重印次数最多的报纸社论。它温暖了一代又一代小朋友和大人的心灵。
弗朗西斯・彻奇曾以战地记者身份,在南北战争中目睹人类自相残杀。他写这篇社论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宗教信仰,希望上帝能阻止人类的愚昧。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他的文章令人感动,但说服力还不够强。
神经学教授凯利・兰伯特(Kelly Lambert)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大脑似乎拥有一种神经时间旅行的机制,它不仅仅让盼望圣诞老人的孩提时代经历成为成年后的美好回忆,而且还让我们一再重新体验那种幸福感觉。她说,圣诞老人的故事,有利于孩子大脑神经的发育,而且让他们终身受益,就和儿童时期注射疫苗一样重要。
还有不少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证明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存在的好处。
人类从来没有这样齐心协力,来维护一个明显的谎言。
我询问过一些家长,孩子们最终发现这个“骗局”时,会怎样反应?有些孩子非常伤心,哭得昏天黑地。有些孩子则说,我两年前就知道了。父母问:那你为什么不说,而且还配合我们?孩子说:有礼物收不是坏事啊。
帮助他人的力量
我对翻看着仙女故事书的女儿说:“你说得对,肯定有圣诞老人!对了,你想好你的圣诞礼物了吗?爸爸还没给圣诞老是写信呢。”
女儿说:“我想好了。我要一只氢气球,和凯文丢了的那个一模一样。”
昨天,女儿的朋友凯文到家里来玩,他的氢气球飞走了。他伤心地哭了。晚上,凯文走了以后,女儿告诉我说,她也很伤心。
“最好一模一样”,女儿想象着她的圣诞礼物说:「我要拿去送给凯文。」
专家们似乎忘了研究:圣诞老人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甜蜜、温暖和希望,还有帮助他人的力量。
我默默地记下那只氢气球的图案,希望运气足够好,能在这一个月内,买到和它一模一样的圣诞礼物。不过,我相信,即便圣诞老人弄错了,女儿也会谅解他,凯文收到礼物也会很高兴。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