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 Swift 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

尽管youtube 一类的流媒体看起来给予了观众在选择音乐上极大的自主权,“但无论 spotify、Apple Music 还是 Sound Cloud,都解决不了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听什么呢?”

The Song Machine: Inside the Hit Factory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出版社:W. W. Norton & Company (纽约)

作者:John Seabrook

文/端生活文化组

尽管当下的唱片行业遭遇了巨大冲击,但有一个事实仍和以前一样:“到如今,还是10%的歌曲贡献90%以上的收入。”

《纽约客》作者 John Seabrook 在撰写《The Song Machine》时,得到了关于这个看法的更准确的例证。一位瑞典的金曲制作人就告诉他:一张专辑里如果有两到三首热门单曲,“就能让你在全球范围内卖出500万张唱片,以及为期80天、场场爆满的全球巡演”,如果一首也没有,“就只能卖出20万张唱片,不会有全球演唱会”,而这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达到2000万美元”。

这个说法大概会令不少人大吃一惊。因为早在10年前,长尾理论的提出者 Chris Anderson 就指出,随着互联网深入我们的生活,人类即将迎来的应该是“小热门”时代──每个人深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会再有一首歌、一部电影取得放之四海的成功。而且这一看法得到了当时科技界不少人士的认同。

但 10年后,如果你搜索 youtube,就会发现,Taylor Swift 的热门单曲 Blank Space 的播放次数已经超过10亿,John Seabrook 在书中指出,这个数字“要比1998年小甜甜布兰妮的金曲 Baby One More 多出整整七倍”。

John Seabrook 因此得出这样的看法:尽管youtube 一类的流媒体看起来给予了观众在选择音乐上极大的自主权,“但无论 spotify、Apple Music 还是 Sound Cloud,都解决不了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听什么呢?”

热门金曲这时就趁虚而入了。John Seabrook 通过多方访问、调查,发现当下的热门单曲有一套精细的制造系统,“几乎可以达到艺术的地步”。这一艺术,“主要由一小群制作人(主要是瑞典人)所垄断,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其中一个例证就是,这些热门金曲“每隔七秒──据说是人们在换频道前留给一首歌的平均时间,就会出现精心设计好的片段,它们能拥有让大脑愉悦的韵律、节奏,并有吸引人重复吟唱的能力。”

当这些精心编码的音乐进入流媒体发达的市场时,它的威力更进一步:“社交媒体上大家都喜欢讨论同一件事,当一首音乐被讨论及分享的多了,它也就自自然然成为热门了。”

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何布兰妮的金曲热度怎么也赶不上 Taylor Swift的:撇开音乐质量不说,她生的太早,还未赶上金曲被像程序一样精心打造的时代。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