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然谈翻译:你找到自己的尺子了么?

那些冗长又拗口的句子,是原作者表达不清,还是翻译者水平不够?
一名女子在专心阅读。
风物

翻译是一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而无论你做什么事,也无论你精神多么集中﹐总会有松懈的时刻﹐至少会有松懈的瞬间﹐而这瞬间就足以铸成大错或小错。因此﹐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如同杰出的原创作家和伟大的原创作品,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之所以杰出﹐并不是因为他或她无可挑剔﹐一部伟大的翻译作品之所以伟大﹐也不是因为它没有瑕疵。但批评者往往拿他们或它们来开刀﹐而指摘的理由﹐或指摘背后的理由﹐又往往是因为他们杰出或它们伟大﹐所以不能有失误。同时﹐通过批评名家名译﹐批评者似乎获得一种优越感﹐甚至给人一种其外语水平和母语表达力比名家还好的错觉。事实上﹐在别人的译文﹐尤其是在优秀译文的基础上找出失误﹐是最容易的事﹐大学生也可以做到﹐尽管让批评者拿一本难度相当的原著来译半页或一段﹐可能就会捉襟见肘﹐或错漏百出。

指出错误﹐就涉及到翻译的评价尺度。首先是犯错率﹐而这首先又涉及到译者的理解力﹐其次是表达力﹐但关键在于理解力。一般来说﹐名家名译犯错率极低﹐而其犯错往往不在理解力﹐也不在表达力。而这也很简单﹐如果在理解力和表达力不高﹐就成不了名家名译了。表达力若有问题﹐也不属犯错范畴﹐而属商榷范围,尤其是表达力涉及不同的翻译审美倾向。此外,即使最杰出的作家﹐表达力也会有薄弱之处﹐何况是翻译。有时恰恰是翻译家从作家的作品中找到瑕疵并予以纠正﹐例如德国作家格拉斯就曾表示过﹐他常常因为译者提出疑问﹐才发现自己作品中有些句子表达不清楚或自相矛盾。

德国作家格拉斯就曾表示过﹐他常常因为译者提出疑问﹐才发现自己作品中有些句子表达不清楚或自相矛盾。

不属于理解力和表达力的失误﹐可列入净犯错率。怎样判断净犯错率呢﹖实际上就是判断译者的犯错背景和犯错水平。这又可从理解力和表达力判断。若我们发现译者能理解和表达最复杂和最困难的段落﹐并且译文整体水平高﹐则他的失误﹐可归入净犯错率。这净犯错率为译者所不能控制﹐属最好的翻译家也会遇到的失误,或者说,译者对犯错的控制率已达到最高戒备,但仍会有漏网之鱼,如同最高戒备监狱仍有可能发生成功越狱的个案。

事实上﹐净犯错率与原创作家在一篇文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颇近似﹐但频率可能高些。这是因为﹐一篇原创文章若遇到好编辑﹐失误可及时纠正﹐而一篇译文﹐遇到跟原创文章的好编辑一样谨慎又具有极高深外语水平的编辑﹐就不那么容易了。净犯错率包括看错字(类似写错字)、漏译(句子中漏了一两个字﹐可能是因为该句子其他部分难度高﹐全副精力去应付﹐攻克该部分后松了一口气﹐竟忘了容易的部分,尤其是漏掉形容词)、盲点(例如把一个短语或习语由于太像一个普通句子﹐译者遂按字面意义来理解它﹐类似作家把某个成语按字面意义来理解﹐并在写作中错误运用,这种情况极少,因为一个优秀译者对短语习语的熟悉度和警惕性都是很高的,但偶尔仍会遇到)等等。

译者对犯错的控制率已达到最高戒备,但仍会有漏网之鱼,如同最高戒备监狱仍有可能发生成功越狱的个案。

如果给翻译打分﹐一部名译为九十五分﹐也仍有五分可以商榷。假设有千百位专业及业余翻译家具备提出商榷的眼光﹐但是若让这千百位翻译家翻译同一部作品或一部同等难度的作品﹐却没有一人可以达到九十分﹐则我们可以说﹐那位翻译家确实是不得了的。

但是﹐由于批评者或商榷者实际上付不出这样的劳作﹐因此﹐翻译的评价﹐要给出一个尺度﹐并不容易﹐尤其是涉及审美趣味的文学翻译。更有甚者﹐总有一种译者、读者或评者﹐错把低俗当高雅﹐或者更糟﹐错把高雅当低俗。也许﹐新闻翻译可作为一个中规中矩的尺度﹐这里既接受意译﹐也接受直译﹐但一定要准确;这里有文学基础﹐但不是文学;这里有一个公认的目标﹕面对大众。面对大众不仅反过来制约直译和意译﹐而且成为直译和意译之争的调停者。

与文学创作不同﹐新闻报导从采访、写作到编辑、发表﹐整个生产过程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读者无论是哪个文化水平或哪个群体﹐也都接受一个共同的标准。选择新闻翻译作为评价尺度,还有一个考虑﹐也即翻译理论和评析著作往往东摘一句西采一段﹐所谈例子尽管各异﹐但类型不断重复﹐变得毫无新意﹐且流于纸上谈兵。而新闻翻译不存在名著名译﹐又都是以短篇为单位﹐任何评者都可以改译或重译﹐再比较优劣。也许﹐通过这种通篇完整的原译、改译﹐可找到一个评价尺度﹐并作为其他领域例如文学翻译评价的参照。下期我将对一篇新闻翻译评析文章作出再评析,看是否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尺度。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