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们:
我育有三名女儿,都已长大成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其中二女儿已为人母。
我母亲非常严厉,对儿女要求很高,令我幼时产生错觉,以为生儿育女,是为了完成父母未完的梦。长大后,在街上看见别人的孩子大哭撒野,以为都是父母管教失败。正如”三字经”所言﹕养不教,父之过。孩子只是白纸一张,任由父母塑造、素描、折迭,又或者像幼苗,只要小心灌溉呵护,便会健康成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自己生了孩子,才知道为人父母殊不简单。
大女在美国出世,她好像特意来到这世上与我作对,晚上不睡觉,白天不吃奶,整天就是哇啦哇啦大哭,吵得我心烦意乱,那时确有想将她从窗口扔下去的冲动,要问医生可否给她一些婴儿安眠药。这女儿非常好胜,凡事都要争第一,不如意眼泪就来了,唯一好处是从不用担心她学业成绩。
二女出世,我学精了,改名不要太霸道,果然人如其名,我脑海中想不起她哭声,一迭迭的相簿里也不见她哭的照片。她幼儿园老师对我说﹕”其它小朋友走近你女儿,她一定将手上的玩具让出来,所有同学都像你女儿便好了。”
幼女有自己的世界,父母非请勿扰,说话在喉咙底,你听不到,不代表她没说。我要经常安慰自己,每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她的冏,是这年代孩子的特征,有一天她为人母亲,情况应会好转。
即使三名女儿体内是相同父母的遗传因子,却是三个截然不同的人,不论爱好,习惯,脾气,强弱项都是各有各的。就像纸张,也有厚薄、粗糙、细滑、色泽之分,不一定可以塑造成父母心中的模样,更不是一颗幼苗,她有自己的生命力,未必是父母的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最近看到陈惜姿一篇标题”放手”的文章,质疑子女学习成分,有否遗传,精英的下一代是否精英,既然耳提面命对暴风期少年没有帮助,唯有放手,把读书责任还给子女本人。
这方面我较幸运,三名女儿的功课绝少要我操心,我反而要提醒她们放松,不要太着意名次和分数,但到了初中,孩子已有自己的看法。经常有人评论香港的教育官员将子女送到外国留学,而不留在香港接受港式教育或送到内地接受爱国教育。又例如占中期间,也有人问父母有没有带自己的子女参与占领活动。看到类似的评论,我都怀疑父母究竟有多少影响力。
二女升上初中不久便要求到英国读书,当时有点意料之外,这不似她内向的性格。到英国面试时,老师笑笑口问我们是否知道女儿申请表上解释要出国的理由,是不用跟父母同住,校长与我们握手时亦特意转头对二女说﹕”你父母看来很正常,并不可怕。”也许自以为很开放,但对女儿来说,依然构成压力。嘴巴可以说得轻松,但孩子感受的是你的身体语言。
父母之道,我最欣赏作家与诗人纪伯伦 (Kahlil Gibran) 的描述﹕”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而生,却并非从你而来,尽管他们与你在一起,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把爱给予他们,却不能代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保护他们的肉体,但不能庇护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栖息于明日之屋,那是你梦中也无法造访的地方。你可以努力地仿效他们,但是,不可能要求他们仿效你。因为生命无法倒流,也不会滞留于昨日。你是弓,而你的孩子就像从弦上向前射出的生命之箭。”
我很喜欢这弓与箭的比喻,父母的责任,就是为孩子打好基础,将他们发射到世上,尽展所长,像陈惜姿所说,适当时候,要懂得放手。
资深大律师余若薇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