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慷仁:深水埗街头的台湾演员——瘾君子、跑步者、回家的人,都是香港人国际

吴慷仁:深水埗街头的台湾演员——瘾君子、跑步者、回家的人,都是香港人

相隔多年,他又再次走在香港深水埗街头,默默观看著深水埗那些静止不动、不被注意的瘾士。

刘俊谦:红在当下台湾的香港演员,广东话与翘尾国语之间|专访

“我们(我与观众)就是萍水相逢的关系,真实的我有千疮百孔,有很多黑暗面,但这些东西我不会说,我也不要给大家知道。”

【线上端小聚预告】相约金马后:2023泛亚洲华语电影年末盘点

金马六十,赛果将出,三地影评人有何不吐不快?“合拍片”身份不再中港专属,2023华语电影地缘政治大解析。

女女A片尚未开拍:台湾早期女同导演李湘茹,和一场夭折的同志婚礼

电视节目上,“(他们)讲了许多不堪入耳的话。一种暴力感跟用猎奇的心态被看。”

银幕內外寻找拉子身影:台湾90年代前后影史中的女同性恋再现

女同志什么模样?拉子与酷儿又有何异同吗?这些各模各样的身分与认同的再现,如何被理解、建构或想像、投射?

王净专访:来自宇宙的讯息,和生活的救赎

很多事不是你可以控制的,它就是会在你愈小心,愈不想要失去的时候离开你。

他们曾经拍摄人物纪录片,在人和作品之间两难

这是三位纪录片工作者与拍摄对象沟通的经历。

阿姨不灭:台式“理容院”的人情与美学|电影《本日公休》专访

《一代宗师》有白玫瑰理发厅,西门町有台北红玫瑰理发厅,但那些都是上海式,阿蕊学的,则是源自日本的美容院系统⋯⋯

争议影片《流麻沟十五号》:女同志导演之岛屿情结,这是最接近大众口味的一次

当她的岛屿情结遇上盘根错节的权力角力,她的电影几乎离不开囚禁与解放。

《一家子儿咕咕叫》导演专访:鸽舍里,有台湾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缩影

“它到底经历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七年前飞出去大家寄予厚望,热闹万分,七年后飞回来,这个家却变成冰冷的⋯⋯”

重返少年台湾:一部电影背后的天才成群、江湖爆发与九零年代

“孩子们闯进来的时候刚好是夜晚,黎明还没来到之前,他们已经殒落了。”

恐怖片《咒》是怎样创作的: 来自黑暗妈妈的遗书你敢看吗?

“这是一封妈妈写给女儿的遗书、一封来自黑暗妈妈的诅咒信。”

《修行》导演钱翔:婚姻在我们这个时代变成了一个问题

相信电影是集体创作,钱翔相信低成本电影可以找到自己的观众。

台湾电影IP大战:贺岁档失利,得IP者却没得天下?

就算知道诸葛四郎这个IP,以时下视角来看,要如何突破、翻新原著里头过时的“中国框架”与隐隐的大中华式情感?

藏不住的张震,从世界尽头走到金马奖的台湾男孩

张震有不一样的际遇,所有演得最出色的作品都没有得过奖,却在中年过后,随随便便赢了个最佳男主角。

音乐人卢律铭专访:对电影原声带的美学坚持

卢律铭以《瀑布》获得第58届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他有自己阅读原声带的习惯和方式。

《该死的阿修罗》导演楼一安:他这样讲述一个随机杀人的故事

萦绕在心头的梦境是“撞向国贸大厦”,几篇深度报导帮他找回了创作初衷。

台湾电影在春节档怎么垮掉了:这年头除非电影叫人一起哭,观众不会去戏院?

串流当道,但依然无法取代去戏院一起哭、或自己去秘密哭的电影“专属体验”,台湾电影从2021年起要学会面对这道习题了。

全球捱瘟疫,台湾电影却在这一年毕业了⋯⋯

台湾电影于2020掀起热浪,全球形势、中国与香港、本土因素各给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主流,去死吧!—— 属于怪咖、异类、小众、弱势的第 57 届金马奖

触及了许多香港人心底伤痛的电影,都刻在金马奖入围名单里,金马奖是属于台湾的,但这一届对香港人别有意义。

2020金马奖全局预测:别忘了一个奖项最重要的

《消失的情人节》赢面不大?黄信尧的独白仍有用?香港电影占了议题便宜吗?《孤味》是“国民电影”?

导演郑有杰专访:《亲爱的房客》是同志片?家庭片?还是悬疑片?

为什么异性恋的爱情电影我们叫爱情片,但是同性恋的爱情电影,我们就叫同志电影?

《无声》柯贞年专访:戳开伤口是一个有点复杂的过程

「邪恶还是持续存在,但是值得我们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