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战升级:中国祭最严稀土管制,特朗普扬言关税加至130%|Whatsnew

中国全面要求17种稀土相关产品与技术出口前需取得许可,堪称史上最严,恐冲击全球半导体与电子产品供应链,特朗普以130%关税回击。
2010年10月31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茂镇,工人在制作稀土金属的镧(Lanthanum)铸模期间稍作休息。摄:David Gray/Reuters/达志影像

端传媒 10 岁了!一路走来,我们始终相信,有些故事必须被说出,真相需要被守护。这十年的坚持,来自读者的信任与支持。未来的每一步,我们仍需要你同行。邀请你成为端传媒会员,一起订阅守护独立报导,让真相持续被看见。

中国商务部10月9日公告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凡涉及所有稀土开采与加工技术的出口品项,往后均需事前取得许可。稀土资源应用广泛,更是军武和电子零组件不可或缺的原料,而当前中国在全球稀土矿产量近7成、精炼产能市占率超9成,新规势必大幅冲击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美国已宣布祭出130%关税反制,但实际结果仍待发展。

中国2025年已多次针对稀土加强管制,此次新规从12种轻稀土扩至所有17种轻稀土,实为中美关税战升级的一记重拳。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10月底韩国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碰面,两大领导人预计针对关税事宜磋商,中国此举无疑为自身提高谈判筹码。

美国如何反应

面对中国来势汹汹,特朗普在10月10日宣布将对中国加征100%关税,该项税率累计达130%。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批评中国“很奇怪、变得非常敌对”,称中方企图让全世界“成为它的俘虏”。特朗普更暗示可能取消川习会,随后又表示“不确定会否举行”。

2025年7月9日,德国汉堡,货柜码头的中国货柜。摄:Marcus Brandt/picture-alliance/dpa/AP/达志影像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亦在12日回击,指责美方“双重标准”。商务部强调“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并批评美方长期“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对华采取歧视性做法”,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

中方强调其对关税战的立场一致,“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敦促美方尽快纠正错误做法,以两国元首通话共识为引领。

根据特朗普发文,对中的新税率上路日期定在11月1日,实施与否还要依照10月31日“川习会”是否能如期召开,以及未来几周的中美谈判进展而定。不过特朗普一席话已导致市场信心挫败,当日美股标普500指数收跌2.7%,创4月宣布关税战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美股市值蒸发约2兆美元。

台湾如何反应

中国稀土管制消息也引发半导体与科技产业的不确定性持续加深,10月13日台股开盘一度重挫逾800点,半导体、AI类股为重灾区,但稍后跌势收敛,未如盘前分析预估跌至1600点。台积电预计将在本周四召开季度法说会,预料稀土管制将成关键焦点。

台湾经济部13日表示,国内半导体所需含稀土之产品或衍生物多来自欧美与日本,直接影响较低。然而,中国新措施不再针对出口美国进行监管,而是仿效美国自2022年实施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将管制规则延伸到所有外国交易,台湾向日本进口半成品也可能受阻。

经济部表示,此次中国扩大管制用途,新增的五种稀土元素铕、钬、铒、铥、镱与台湾半导体制程中所需的材料并不相同,尚无显著影响。但其他钐、铽、镝等永磁材料是高效马达关键材料,从今年4月管制以来,整体市场已出现采购延宕与价格上扬,电动车、无人机等全球供应链可能受影响,后续需观察。

经济部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对台湾相关产业的影响,并与业者保持密切联系,推动多元采购与国际合作等,以确保关键矿物稳定供应,维持国内产业链安全与韧性。

2010年10月15日,日本东京,稀土主要供应国中国限制出口,日本高科技公司面临稀土金属成本上升的压力,研究和开发稀土金属回收技术的回收场展示了一些CPU芯片。摄:Toru Hanai/Reuters/达志影像

新规具体管制了什么?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告,未经许可不得出口的项目包含(一)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及其载体;以及(二)上述产品相关的生产线装配、调试、维护、维修、升级等技术。产品只要含有中国原产稀土成分达 0.1% 以上,未经许可,中国公民、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就不得为境外稀土利用活动提供任何实质支持。新规将于11月8日及12月1日分阶段生效,适用于全球。

公告强调,所谓“出口”不仅涵盖了从中国境内向境外转移稀土产品与技术,也包含向外国组织或个人以任何方式转移或提供,诸如投资、赠送、展览、展示、咨询都可能被视为违规。公告也点名军事用途出口原则上不予许可,14奈米以下半导体相关产品、256 层以上记忆体晶片及潜在军事用途AI的申请皆需逐案审批。此外,外国申请人必须以中文提交文件或委托仲介办理,无疑提高外国企业申请门槛。

种种细致规定,代表晶片战争已从“原料战”正式升级为“技术战”,中国试图掌握更高话语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商务部公告的附件档案,都是采用中国国产软体公司金山文档的WPS格式,而非依照过往惯用的微软Word或ADOBE的pdf格式,细节处更凸显中国当局强化技术与规则主导权的意图。

2024年6月5日,中国南京举行的 2024 年世界半导体大会,台积电的展区。摄: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全球供应链潜在冲击

中国稀土管制若改采FDPR原则逐案审批,众多非中供应链如日、韩、德、荷、台、美都形成断链压力。对于半导体与晶圆产业,将有多个制造环节受冲击,如晶圆抛光、磁控溅镀设备,还有EUV/DUV 光学镜片、雷射模组等都仰赖加入稀土。晶圆厂如台积电、三星、英特尔(Intel)、ASML等都可能面临短期材料与磁性组件短缺,要即刻补足中国的供应缺口,实属不易。

军用稀土制品也备受关注。《纽约时报》指出,许多军备零组件皆少不了稀土,例如飞弹、战机所需的小巧精悍的电动马达,还有战车用来瞄准远方目标的测距仪等。即使企业未直接涉入武器制造,只要将含有中国稀土0.1%以上的产品送往他国,照样需向中国商务部申请许可。因此新规不仅冲击欧美军工产业,更可能影响欧洲向乌克兰战场供应武器,妨碍欧洲对抗俄罗斯之军事行动。

欧洲2024年5月通过《关键原物料法》(CRMA),已将稀土列为34项战略性原料之一,期望建立安全且具韧性的自主供应链,但相关计划至少需十多年才能发展,且法规仍不完善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低落,短期内仍难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

众多产业中,汽车制造业亦是受冲击风险最高的领域。无论燃油车或电动车,其配备的电动马达都需要数十种稀土磁铁,短缺可能造成停产,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直接向中国采购整组电动马达。此外,风力发电、机器人与无人机等新兴热门产业,对中国稀土需求皆十分高,恐冲击多国经济。麦肯锡顾问公司(McKinsey & Company)最新研究即显示,若中国中断供应,德国的汽车制造、能源及航太业恐怕多达400万个直接与间接工作机会会受冲击,影响约3700亿欧元产值。

稀土元素分布于全球,并非真的极度稀有,但是分离、提取与加工皆需要先进设备和技术,同时又不能受到过多环保法规限制。因此中国在1990年宣布稀土为受保护的战略性商品之后,大力吸引稀土产业进驻,欧洲与北美许多制造商逐渐关门大吉。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资料,2024年中国为世界第一大稀土矿生产国,约占世界开采总量 69%,其余所有国家产量总和都不及中国。

中美贸易战延烧以前,中国已非第一次将稀土作为谈判筹码。2010年发生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台相撞事件,双方摩擦升级之下,中国便完全禁止稀土出口日本。当时一度引发美国、欧盟与日本向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小组提出诉讼,WTO裁决中国政府违反会员国“反歧视”原则。中国在2015年取消出口限制,但中国对稀土的垄断所造成的影响持续至今没有改善。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