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宝强:必要的绕道──检讨伞运的检讨评论

许宝强:必要的绕道──检讨伞运的检讨

认真的回顾,并非是一蹴而就,反思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触及的议题既广而深的雨伞运动。

陈永政:让民主运动转化为抵抗运动

第三阶段的抵抗运动是要超越单纯“制造麻烦”的抗争,而积极地透过“建设”去与不义的政权分庭抗礼。

陈弘毅:伞落之后,让一国两制走下去

持不同政见的人是不是一定要互相仇视、憎恨和咒骂?他们能否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理性沟通,尝试求同存异,从而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

黄洪、叶浩刚:“情.感”╳雨伞运动(下)

为什么在雨伞运动有大量学生及市民会加入,令运动有足够的广度?有什么原因促成这场社会运动的爆发?有什么因素令参加者长期及高度参与?

练乙铮:暴力边缘论──三派抗争路线的可能汇合点

“暴力边缘论”认为,运动者本身不使用暴力,但会把非暴力行动推到当权者能够容忍的极限。

周永康:伞落之后,革命是否唯一出路?

回顾雨伞运动,港人的公民抗命实际只是有限度实践。

邵家臻:在阴沟里仰望星空──关于社区公民约章

撑伞之后,香港该往何处去,真是个大哉问。

边境难关:中国入境黑名单上的雨伞青年

雨伞运动爆发以后,不少社运青年被禁足大陆。就是解封以后,对监视网、黑名单与关口的焦虑与恐慌仍然如影随形,影响著他们对中国的想像。

占中九子庭审笔记:在陈健民的自辩里,79天占领是否他计划內的占中?

连续两天的审讯,焦点集中在三子从占领开始到他们自首期间,在运动中扮演的角色,陈健民亦解释了“占中”理念及原计划。

占中九子微纪录片:他们的伞后时代

端传媒连日追访“九子”,以微纪录片的方式,记录这些不同世代、不同界别的受审者。有人心怀愧疚,有人冲劲犹在。香港四年“伞后”时代,散落在他们的所思所想里。

“风雨底下,我已经污糟邋遢”—— 解读戴耀廷的六个关键字

“以前研究香港法治,不会将香港法庭放在一个威权社会之下,但那一刻我如梦初醒,原来我们已进入威权时代,香港法院可能失守,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像过的。”

学者与少年:占中开审,终章未至

占中九子案今日开审,香港司法将为四年前的占领运动刻下定义。运动结束四年,香港风云剧变。当初占领区内,退场与否的争拗曾如此激烈,如今他们各持不同心境,迎接同一场审讯。

许宝强: 伞运九子的审判与 2014的历史

历史的编写和审判,不可能完全由官方垄断。有权参与审判、编写历史的,除了政权和司法系统外,还包括数以十万也曾以不同形式参与伞运的朋友。

黄浩铭,最失败的行动派

“这十年我被捕,被控告,选举也输,最失败是我啊!”“但我想告诉他人,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关心都不去关心,如何由零开始变一、变二、变三?”

邵家臻,泪痕满脸的死士

从“占中十死士”到立法会议员,一直伴著他的,除了泪水,就是越来越重的无力感。“当你换个身份,好似多了空间带来改变,但同时间你又会多了好多空间,去面对自己的挫折。”

李永达,曾经期盼的牢狱

“我们在香港搞民主运动,连牢都未坐过,好似不像样。”李永达曾盼被判入狱,占中九子案将是他最接近牢狱的一次。他投入社运40年,眼见愿意“推石上山”的人,越来越少,只想对年轻人说:不要放弃。

占中九子案开审前,陈健民的最后一课

“没有东西是永远把握得住的。只要有勇气和力量去做自认为正确的事情,也就够了。也许结果是错了,可是你至少总算做过了......每个人都有完整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特性,如果他能顺性去做,那么无论他做什么,结果总会美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