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震十年

【重温】汶川地震十年,回到人事已非的现场

【重温】汶川地震十年,回到人事已非的现场

端传媒记者花了近一年时间奔波各地,策划、采访、制作的专题,只是希望为你从时间的缝隙里,留下有意义的细节,让记忆的执念,跨过时间。

100亿为什么花了8年?当香港援建遇上四川国情

100亿为什么花了8年?当香港援建遇上四川国情

四川重建,时任总理温家宝曾下令“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而香港援建四川的工作花了整整八年。这是内地与香港两地政府第一次全面、深入的大规模合作,主事官员说,是“在内地讲一国两制”。港方表示要对批准拨款的香港立法会和市民负责,而川方最担心的,是“上面”是否满意。

十年今日:“我才发现幸存的幸,一直是侥幸的幸。”

十年今日:“我才发现幸存的幸,一直是侥幸的幸。”

灾难裂口中心的奔逃、痛苦与冷漠,被渲染的情绪,虚假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十年今日?

重返四川记者手记:“我们的灾难日,不是他们的感恩日”

重返四川记者手记:“我们的灾难日,不是他们的感恩日”

十年前被埋在北川中学废墟下的男生告诉我,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家总是把512过得喜庆。“我们都是踏着别人的鲜血走过来的,这应该是一个黑色的日子。”

震后10年,7000位伤残幸存者,谁在照料他们康复?

震后10年,7000位伤残幸存者,谁在照料他们康复?

72小时是生死之间的黄金救援期;而90天则是截肢病人未来康复的黄金治疗时间。在大地震面前,中国有足够力量投入生死救援,却没有经验与储备应对幸存者的康复。香港力量在此时进入,十年,他们带来了改变吗?

这些温暖面孔和冰冷仪器,十年陪伴川震幸存者

这些温暖面孔和冰冷仪器,十年陪伴川震幸存者

心理辅导员高金英说:“我们的陪同就是make a difference.”

读者来函:十年前在重庆,我的地震记忆

读者来函:十年前在重庆,我的地震记忆

后来在某小学生杂志上得知,离震源地还有相当距离的学校,紧急撤离时的第一场景,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都有可能会唱出“死了都要爱”。但是,那一期杂志,似乎并未出现来自灾区的学生来稿。

汶川地震十年,我们重访了十所校舍倒塌之地

汶川地震十年,我们重访了十所校舍倒塌之地

当年惨烈的、悲恸的、让人激愤的,如今都换上了平静的妆容。地震中倒塌学校的原址,现在无处可寻,只能靠当地人的记忆,给不甘心的访问者带路。

校舍粉碎十年后:背著死去的孩子和新生的孩子,活下去

校舍粉碎十年后:背著死去的孩子和新生的孩子,活下去

他们的孩子十年前死在粉碎的校舍里,是不是豆腐渣工程,从政府到法院,没人愿意给答案。今天他们四五十岁了,积极维权的人越来越少。缠绕住他们脚步的,有贫穷、病痛、年迈,更实际的各种利益,还有再生育的新生命。但痛苦与愤怒,从未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