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日本新一波华人圈:中产需求供应链,与出了国也不敢逾越的雷池?

今天移居日本的华人,不仅打破了历来美加为上、欧澳次之的华人移居鄙视炼,也与前几代移日华人有著如此大的差异⋯⋯

日本东京涩谷行人穿过繁忙的马路。图:Gettyimages

日本东京涩谷行人穿过繁忙的马路。图:Gettyimages

特约撰稿人 李照兴 发自东京

刊登于 2024-06-04

#2024移民日本#单向空间#李志日本#日本房产#日本移民#东京#马云

去年疫情接近尾声时重访东京,感觉上跟四年前最大的不同,是东京的华人群体变得极为显眼。这说的不单只是短期游客,而是包括在这里长期居留的人士。

他们甚至可以说是建造了整整一个比之前成熟得多的“在日华人生活圈”。最富象征意味、同时也不无讽刺的,是某晚在中国著名书店文创品牌“单向空间”位于银座新店的开幕晚会上,笔者碰到朋友说,怎么在这里都见回以前在北京的朋友。于是有了友侪间传颂的那个经典句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东京作望京”。

去日本好似“回家乡”

近年基于各种理由想离开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人,重新认识到日本的便利性、可行性及优势,视日本为其新一阶段流动人生的靠站。日本多个城市或区域先是增多了因投资或聚居形成的华人社区,再催生新一轮华人离散文化与生活消费圈,重组其新身份。

接下来结识的,不论来自香港、中国大陆以至台湾的“新东京来客”,都越来越多。细谈之下,发觉当中形同一处华人飞地的崛起:人们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需懂日语,平时和同声同气的华人接触,互通消息或获取资讯时用的也是用各自中文世界流通的社交平台——香港人用WHATSAPP和FACEBOOK,中国大陆客用微信、小红书,台湾人用LINE和FACEBOOK等。中国大陆客尤其习惯用小红书来查阅攻略,依样以微信或支付宝付帐,加上日圆汇率不断创新低,他们更乐于直接用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人民币付费,但能够实现如此的前提,当然是疫情三年过后,日本在电子交易方面也迅速普及。

日本最新入境数据,不断提醒人们这个在日外国人及华人急促增长现象的出现——总体来讲,日本长居外国人已超过300万,而其中2023年增长最多的则是华人。可能是出于自嘲抑或是接地气,有新到埗日本的组群,戏称为“东京同润会”。外媒也早早风闻到中国因疫情引发的“润”风潮,纷纷以“RUN”的主题来探索这股新兴目的地为日本的“逃离潮”。

2021年7月30日,日本东京,人们在马路经过。摄:Yuichi Yamazaki/Getty Images
2021年7月30日,日本东京,人们在马路经过。摄:Yuichi Yamazaki/Getty Images

但事实上,这是一趟双向的拉动。面对人口老化,日本的新居留政策显然有吸纳这新一轮移居者(日本还不承认这是移民政策)及其资金的倾向;反过来,基于各种理由近年大增的、想离开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人,也重新认识到日本的便利性、可行性及优势,把日本视为他们新一阶段流动人生的靠站。结果便是:

日本多个城市或区域,特别是东京(有说法是香港乃东京都第二十四区,故此香港人到日本有“返乡下(回家乡)”之说)、大阪、福冈、北海道(亦被戏称中国第二十四个省),先是增多了因投资或聚居形成的华人社区,再催生出整个针对华人的离散文化与生活消费圈,不仅开创了他们新的发展地盘,同时也在重组这些华人的新身份,并冲击著日本固有的、本来甚为僵化的社会及文化构成。对于在日华人乃至日本而言,这都是一个属于“流动”与“改变”的大时代。

高级中餐潮,与华人在日“迷惑行为”

在这大流动的经历中,语言和味蕾似乎是当中最常见的行李。无论去到哪里,对华人而言,吃还是最共通和敏锐的话题,以至观察这一波在日华人潮之开端,也是由中国菜开始。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