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日本新一波華人圈:中產需求供應鏈,與出了國也不敢逾越的雷池?

今天移居日本的華人,不僅打破了歷來美加為上、歐澳次之的華人移居鄙視鍊,也與前幾代移日華人有著如此大的差異⋯⋯

日本東京澀谷行人穿過繁忙的馬路。圖:Gettyimages

日本東京澀谷行人穿過繁忙的馬路。圖:Gettyimages

特約撰稿人 李照興 發自東京

刊登於 2024-06-04

#2024移民日本#單向空間#李志日本#日本房產#日本移民#東京#馬雲

去年疫情接近尾聲時重訪東京,感覺上跟四年前最大的不同,是東京的華人群體變得極為顯眼。這說的不單只是短期遊客,而是包括在這裡長期居留的人士。

他們甚至可以說是建造了整整一個比之前成熟得多的「在日華人生活圈」。最富象徵意味、同時也不無諷刺的,是某晚在中國著名書店文創品牌「單向空間」位於銀座新店的開幕晚會上,筆者碰到朋友說,怎麼在這裡都見回以前在北京的朋友。於是有了友儕間傳頌的那個經典句子:「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東京作望京」。

去日本好似「回家鄉」

近年基於各種理由想離開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人,重新認識到日本的便利性、可行性及優勢,視日本為其新一階段流動人生的靠站。日本多個城市或區域先是增多了因投資或聚居形成的華人社區,再催生新一輪華人離散文化與生活消費圈,重組其新身份。

接下來結識的,不論來自香港、中國大陸以至台灣的「新東京來客」,都越來越多。細談之下,發覺當中形同一處華人飛地的崛起:人們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需懂日語,平時和同聲同氣的華人接觸,互通消息或獲取資訊時用的也是用各自中文世界流通的社交平台——香港人用WHATSAPP和FACEBOOK,中國大陸客用微信、小紅書,台灣人用LINE和FACEBOOK等。中國大陸客尤其習慣用小紅書來查閱攻略,依樣以微信或支付寶付帳,加上日圓滙率不斷創新低,他們更樂於直接用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人民幣付費,但能夠實現如此的前提,當然是疫情三年過後,日本在電子交易方面也迅速普及。

日本最新入境數據,不斷提醒人們這個在日外國人及華人急促增長現象的出現——總體來講,日本長居外國人已超過300萬,而其中2023年增長最多的則是華人。可能是出於自嘲抑或是接地氣,有新到埗日本的組群,戲稱為「東京同潤會」。外媒也早早風聞到中國因疫情引發的「潤」風潮,紛紛以「RUN」的主題來探索這股新興目的地為日本的「逃離潮」。

2021年7月30日,日本東京,人們在馬路經過。攝:Yuichi Yamazaki/Getty Images
2021年7月30日,日本東京,人們在馬路經過。攝:Yuichi Yamazaki/Getty Images

但事實上,這是一趟雙向的拉動。面對人口老化,日本的新居留政策顯然有吸納這新一輪移居者(日本還不承認這是移民政策)及其資金的傾向;反過來,基於各種理由近年大增的、想離開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人,也重新認識到日本的便利性、可行性及優勢,把日本視為他們新一階段流動人生的靠站。結果便是:

日本多個城市或區域,特別是東京(有說法是香港乃東京都第二十四區,故此香港人到日本有「返鄉下(回家鄉)」之說)、大阪、福岡、北海道(亦被戲稱中國第二十四個省),先是增多了因投資或聚居形成的華人社區,再催生出整個針對華人的離散文化與生活消費圈,不僅開創了他們新的發展地盤,同時也在重組這些華人的新身份,並衝擊著日本固有的、本來甚為僵化的社會及文化構成。對於在日華人乃至日本而言,這都是一個屬於「流動」與「改變」的大時代。

高級中餐潮,與華人在日「迷惑行為」

在這大流動的經歷中,語言和味蕾似乎是當中最常見的行李。無論去到哪裡,對華人而言,吃還是最共通和敏銳的話題,以至觀察這一波在日華人潮之開端,也是由中國菜開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