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右翼民粹能量暗涌,台湾反印度移工浪潮中的张力与微光

“关于移工,我们还要学的事情还很多。”

2023年12月3日,台北,“反对增加新移工国”集会。摄:张国耀/端传媒

2023年12月3日,台北,“反对增加新移工国”集会。摄:张国耀/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萧函青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3-12-19

#Dcard#认知作战#印度移工#移工#种族歧视#性侵#印度

锡人告诉桃乐丝:“我想要有心,因为有头脑是不能使一个人感到快乐的,而快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奥兹国的伟大巫师》

12月10日周日下午,台北气候干爽,天空晴朗无云,人潮熙来攘来的西门町,一群不同肤色、操持著不同语言的东南亚移工,在劳动部直聘中心前整队等待出发,这是每两年一次由台湾移工联盟 MENT举办的台湾移工大游行,随著台上主持人用中、英、印、越四国语言轮流高喊:“跨国聘雇没正义、政府责任在哪里”、“政府承担、仲介滚蛋!”的呼声中,游行队伍敲锣打鼓地缓缓出发。

在队伍的尾端,有几位年轻人小跑步赶上,他们是“反对增加新移工国”的成员,包含总召 Yuna、上班族毛毛,还有在北部就读大学的志工僵僵;今早,他们分别从台中、桃园搭车北上来参加移工游行。Yuna 气喘吁吁地追赶上队伍,看著游行人龙蔓延一两公里,不禁感慨:“好羡慕,他们人好多。”

就在一周前,离此处不远的凯达格兰大道上,Yuna 和她的伙伴也刚办完一场游行,但主题截然不同——他们要求台湾政府“暂缓引进印度移工”,现场约一百余人出席。

但 Yuna 也许没意识到,他们和今日的移工大游行,最大的差别不是参与人数,而是涉及台湾的跨国劳动政策,却提出截然不同的诉求。他们所代表的,是台湾社会迎来的第一场清晰的、以反移工为诉求、且以青年为主体的社会行动。尽管这场行动饱经台湾舆论讥讽与批判。

“反对增加新移工国”总召Yuna。摄:张国耀/端传媒
“反对增加新移工国”总召Yuna。摄:张国耀/端传媒

网路群相:青年行动背后的恐惧和无助

“对,我们就是种族歧视,我们不用迎合那些‘高尚’的价值观,反正他们出事也不会出来扛⋯⋯”

事件源起于11月初,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Bloomberg News)报导,台印即将签署劳务合作备忘录(MOU),最多将开放10万名印度移工来台,在社群平台 Dcard 上被热烈讨论,部分网友除了提出移工本身的犯罪疑虑,也有人把印度蓝领劳工与性犯罪连结。蓬勃的网路能量,酝酿出实体集会——11月18日“反对增加新移工国”的团队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粉墨登场了。

他们宣布即将在12月3日走上凯道,公布了“123、别印来”的口号和四点诉求(注1),逻辑清楚、分工完整,新闻稿也写得煞有介事,还开卖游行募款小物,包含贴纸、T恤、胸针和饮料提袋,手绘图可爱,线条风格清新,写著“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不是种族歧视,只想政府做事”等标语。除了 Dcard 帐号,也建立了脸书专页、IG 帐号,同步更新。短短两周内,他们的 Line 群超过五千人加入,人数庞大到甚至需要分成四群。

从 Dcard 延烧的议题,成功突破同温层,引发各界哗然。除了印度社群公开声明表示遗憾,媒体人范琪斐也在自己的 YouTube 节目上痛批这场活动“就是种族歧视”,她在影片中举例:“(部分参与者)说引进印度移工台湾会变成性侵之岛,如果换成外国人说台湾是诈骗之岛,对其他台湾人不是很不公平吗?”

除了歧视争议,台湾国安单位也向媒体披露,在反移工活动前后涌入劳动部脸书留言批评开放印度移工的帐号,确实有模组化留言的操作痕迹,这也是台湾政府定调为认知作战的依据。连行政院长陈建仁都出面澄清,与印方还在 MOU 准备阶段,“10万移工为境外团体散播的假消息。”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