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陆深度

中国职业教育的困境:强制性的分流安排,与被污名化的职校学生

职业教育同时面临着“政治上拔高”和“社会上污名”的迥异处境。一方面倡导“制造强国”,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严重的年龄断层。

2023年2月16日 ,中国河北省邯郸市一间中专学校,学生在机械技能实训室通过机械零件模型学习机械传动和机构。摄: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2月16日 ,中国河北省邯郸市一间中专学校,学生在机械技能实训室通过机械零件模型学习机械传动和机构。摄: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23-05-09

#职业教育#中国教育#制造业#评论

单固纯,社会学研究者。

对于中国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家长而言,关于子女教育的焦虑似乎从来无法停止。如果说“鸡娃”是城市中产家庭为了孩子能够实现阶层跨越,或至少保住现有阶层的资源投入的战争,那么对于“小镇做题家”们而言,在完成义务教育后避免落入处于劣势的职业教育路径,则是抢夺教育体系中仅剩的向上流动机会中的第一步。

看重学业表现的中国学生和家长几乎谈“职”色变,中职和高职学校在二十多年来一直都只能吸收在普通中考和普通高考中失利的那一批学生,没能考上普通高中的青少年只能进职校“混日子”,没能考上本科学校的高考生也纷纷挤进升本考试的赛道。

理想的职业教育应在提供通识性的文化教育之外,有针对性地培养具体工种、岗位所学的技能型人才,但现实是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严重受制于师资、设备等基础办学条件,无法为学生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不仅劳动力市场不认可,学生本身也抗拒成为技术工人。职业教育在企业、学生、家长,甚至教育工作者们的眼中普遍被污名化了。

中国教育系统的普职分流与普职融通

中国的职业教育同时面临着“政治上拔高”和“社会上污名”的迥异处境。一方面是国家倡导“制造强国”,弘扬“工匠精神”,一方面是延续数十年的“技工荒”和技能型人才严重的年龄断层。

在近三年的舆情事件中,有两个代表性事件映衬出职业教育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标签,及其指涉的教育、就业体系的复杂面貌。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