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水饺报纸与战争图书馆:我在第17届伊斯坦堡双年展看到的抵抗方式

就算被压迫的人从此低头不语,仍有努力的人举手发问,在雪地中追寻足迹,把故事收集、书写传唱下去⋯⋯

arthereistanbul空间照。

arthereistanbul空间照。摄影:吴虹霏

特约撰稿人 吴虹霏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3-04-22

#双年展#当代艺术

我在疫情解封后踏上欧洲大陆,为亲炙久违的双年展与各大美术机构展览,从伦敦、威尼斯、雅典一路向东,来到伊斯坦堡。第17届伊斯坦堡双年展由跨领域跨地域的三位策展人组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馆长乌特.梅塔.鲍尔(Ute Meta Bauer)、擅长以影像与多重装置探讨权力、暴力与正义政治的印度艺术家 Amar Kanwar,以及长年关注东南亚现当代艺术的艺评与策展人郑大卫(David Teh)。

当下世界,各地各种名目的双年展早已深深与资本市场扣接,主张及实现庞大视觉奇观的国际双年展非常多,但这次伊斯坦堡双年展则有些不同,它以小而发散的游击策略,想达到策展人们称之为“堆肥”的社会效应:参与展览的个人或团队都被冠以“贡献者”(contributor)而非“艺术家”之名,他们长期投入的各项计划藉著展览、出版、对话与现场活动,散落呈现于伊斯坦堡城市间的医院、大学、餐厅、甚至土耳其浴场。策展方面是想通过这样的实践,激发对公众议题的更多关注与讨论,试图松动个体彼此之间、以及个体与世界既有的互动方式。

这样的企图自然无法与双年展举办地的社会与政治状态脱钩,展览论述有一段这么写著:“当我们的沟通管道变为仅是操弄的工具”,“另类的思考形式、说话与实践,像是诗、电影、声音,能否让我们接收资讯,保持一颗对公众事务警醒的脑袋?”

伊斯坦堡双年展伫立于各个展场外的看板。
伊斯坦堡双年展伫立于各个展场外的看板。摄影:吴虹霏

在强人总统艾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过去20年的掌权下,土耳其的言论与新闻自由越来越限缩。2016年7月土耳其军方内部派系企图推翻总统艾尔多安未遂的军事政变后,接受政府调查、被起诉甚至入狱的记者数量更是骤增,整个媒体与文化圈已然形成一种自我审查的氛围。艾尔多安所创建的正义与发展党也积极脱离世俗化的土耳其,朝向伊斯兰化。我在某个阳光晴朗的正午时分踏进圣索菲亚博物馆,却发现里头正进行著穆斯林礼拜,女性更是被挤在仅有1/4大小的空间,原来这个理应是象征多元宗教融合精神的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已在2020年7月,被艾尔多安正名回“清真寺”。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