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摄影师 Austin Bell :寻访所有“彩虹邨”,记录香港2549个篮球场

我最大的优势是不在这里成长,未习惯这里的篮球场,不把这些景观视作理所当然。
摄影师 Austin Bell。摄:邓家烜/端传媒

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 Austin Bell,最近成了香港火红的摄影师,他用镜头捕捉全港 2549 个户外篮球场,举行《Shooting Hoops》展览及出版摄影集,接受不少媒体访问,连美国驻港澳总领事梅儒瑞(Gregory May),也在社交媒体贴出参观展览的照片。

Bell 认为,人们愈熟悉这个城市,便愈觉得这个计划疯狂,当他们看到篮球场的视觉震撼,就能理解拍摄的原因。他笑说:“这是一种合理的疯狂”。

香港各区的篮球场。摄影:Austin Bell

寻找更多“彩虹邨”

2017年首次来到香港, Austin Bell 跟许多游客一样首先来到彩虹邨,立刻迷上这里色彩丰富的篮球场。然后他想像,会不会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彩虹邨”呢?2019年他再两度来港拍摄,最终用了140天,拍了四万多张照片,最高峰时候一天拍摄超过400个篮球场。

“最初一两星期,我不断找到有趣的篮球场,我意识到最困难的部分,就是找到它们的位置。”带著某种偏执和著迷,他觉得要做到最彻底,把全部篮球场都拍下。“Why not?我要拍下香港所有篮球场,这样很酷,可能有人拍得比我好,但没人拍得比我多。”

Bell 查找资料,利用卫星地图,找出所有户外篮球场的地点,有由康文署、房屋署管理的场地、学校篮球场,也有位于偏远地区荒废以久的球场。根据香港规划署《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每一万人就需要有一个室外篮球场,这也是香港拥有世上最多室外篮球场的原因之一。据 Bell 估计,纽约大概只有 2000 个户外篮球场,比香港少。

“我来自美国,篮球场看起来十分无聊,不少是在公园旁边铺上单调的沥青。来到香港发现,球场的颜色丰富、线条明确,与附近闹市、铁路、坟场、荒野、乡村风景形成有趣对比。世界没有地方像香港,这么细小却拥有这么多篮球场,它们是个独特窗口来观赏香港的建筑。”

2022年,将军澳。摄影:Austin Bell

140天学会的事

最初, Bell 没有太多计划,随意登上巴士,把自己带到哪里,就在周围探索。每次拍到日光将尽,或者航拍机没电为止。后期开始做书有特定目标,他会依照地图去标注颜色,哪些球场未去过,哪些可以再去,哪些要补拍,执行得非常系统性。

平常拍摄的一天,他先打开网上地图,大致对目的地有个概念。然后用最低廉的方法,坐公共交通前往目的地。他开玩笑说自己很“孤寒和节俭”,“也因为香港交通很方便,如果很接近的话,可以步行到另一个地方。例如若要去沙田,我就看看马鞍山有没有其他球场顺路要拍。”

2022年,长洲。摄影:Austin Bell

避免晴天的光影

Bell 通常会拍摄几款照片,用航拍机从高空拍摄垂直篮球场,从高处拍摄带有周围环境景观的照片,如果能走进球场就会正面拍摄篮球架,“拍到最后,我有点像执菜单那样,在方格里打剔。另外看到球场有意思的地方,我会发挥创意,尝试拍摄更多角度。”

他尽量避开阳光普照的日子,选在阴天多云的时候拍照,“最好是柔和的光线,晴天的光和影会令人分心。但许多时候,我早上出门时多云,到达时阴天已经转晴了,那令人很沮丧。”他通常一早起来,在人未太多时拍摄,“对我来说,重点不是拍人们打球,而是篮球场的建筑风格,我倾向喜欢没有人的照片。”

2019年,葵涌。摄影:Austin Bell

呈现香港各种景观

Bell 希望能展现出香港各种地景(topography),有城市景观,有摩天大厦,有自然景色,也有独特的建筑物。在纪实性和艺术性上取得平衡,对他来说是个永恒的挑战,“我显然要记录所有球场,一方面展现最酷、最独特,视觉上最有趣的。做书时,我又思考如何令它不沉闷?如何透过篮球场展现出香港。”

“这是2019年葵涌公园,建筑物在旁边,球场被许多树木遮盖。疫情后我再回去拍摄,已经枝叶繁盛,完全覆盖看不见球场。这种转变很有趣,香港没有许多被树林遮盖的球场。”

Bell 从摄影师 Greg Girard 的旧照片发现,九龙城寨旁边多年前已经有篮球场。到他拍摄时虽然翻新了,但和从前球场的位置吻合,令他非常惊喜。

2020年,城寨公园。摄影:Austin Bell

日常经过的球场

照片也成为他和观众沟通的途径,展览吸引了平常不太连流艺术展览的年轻观众,Bell 会问进来观展的人住在哪儿?就读甚么学校?他不消几下,就在电脑上迅速找出自己拍摄的照片,打开话匣子。

英华女学校校长看过展览,邀请他进学校拍摄,让他非常高兴,“从地面看来,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学校大圆顶结构内有个篮球场,那是个建筑杰作。从上方观看才会发现,它看起来非常棒,无论在拍摄和寻找过程都很好玩。”

Austin Bell 满足地道:“我乐意接受所有学校的邀请,就算我已经完成了这个计划。”

“我很喜欢人们日常经过的篮球场,不用专程去到很远,任何人都可拍照。有些公共屋邨,行人就这样穿过球场,因为那是最直接的路径,那很有趣。”

“我喜欢人们看到照片后会说:‘噢!我知道它在哪里。’Bell 说。

2023年,英华女学校。摄影:Austin Bell

不视为理所当然

10岁拥有第一台数码相机,Austin Bell 在高中和大学时代,全心投入录像世界,第一份工作是为MV做后期制作,但不久就对影片的热情耗尽,重新发现摄影的乐趣。篮球场是他首个有系统和有特定主题的摄影计划,香港之外,也在波多黎各和纽约等地拍摄。

2018年开始全职旅行,每年大概花半年时间在美国,半年时间在其他城市。他主要靠文字和影像工作维生。“我想我最大的优势,是不在香港成长,未习惯这里的篮球场,不把这些景观视作理所当然。我不会在这里连续逗留超过两三个月,我不想把东西变成日常。”

拍摄过这么多篮球场,但他自11岁左右就再没打篮球,“不打篮球对拍摄这个计划有帮助,因为我观察球场时从不会在乎篮网的状态,不在乎是否适合打球的好地方,这些会让我分心。我只会看画面、线条和颜色好不好看。”这种外来者的距离感帮助了他。

香港各区的篮球场。摄影:Austin Bell

篮球场类型学

德国摄影师 Bernd and Hilla Becher 夫妇,曾以类型学方式,记录欧美工业革命的尾声。Bell 也是用构图相似的影像,有系统地记录香港篮球场,但他表示:“不是因为从前有人这样做过,而我决定要这样做。而是我认为,这个方式去整理照片最合理,背后没有很多学术思考。”

不断重复地拍摄篮球场,但 Austin Bell 从不觉得沉闷。他不断拍摄,脑里有个模糊的想法,或许这能成为一本书或者展览。他不介意被人们当成“拍摄篮球场的摄影师”,反而认为“能够为人认知,哪怕是这件事我已很满足。我也在收集其他东西,或许不像篮球场那么疯狂,但最终会发表,让人看见未曾见过的香港。”

2020年,沙田。摄影:Austin Bell

创作的缪斯,糟糕的生活

Austin Bell 说香港同时是世上最好和最差的地方,他会在这里绷紧工作数月,之後需要离开。“如果我很有钱,我大概会更喜欢这里。香港像纽约,你有多少金钱直接影响到你喜欢这个城市的程度。”

“首先我不觉得这里是个让人放松的地方。由于我忙于出外拍摄,放松时间不多,我忽视了许多其他需要,例如是社交、运动和饮食健康。我没给自己时间,透过其他方式去爱上香港。”

“我喜爱香港的原因,就是她看起来的样子,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香港是我创作上最重要的缪斯,我不需要尝试每间餐厅,走过每条山径。香港有很多值得人喜爱的地方,不论是郊游,去喝酒、出海或者火锅,但这些我都未接触到。暫時的我只想用盡所有时间出外拍照。” Austin Bell 说。

2022年,中西区。摄影:Austin Bell
2022年,观塘。摄影:Austin Bell
2020年,大埔。摄影:Austin Bell
2020年,黄大仙,摄影:Austin Bell
2022年,葵涌。摄影:Austin Bell
2019年,观塘。摄影:Austin Bell
2022年,油尖旺。摄影:Austin Bell
2019年,南区。摄影:Austin Bell
2022年,南区。摄影:Austin Bell

读者评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