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女人没有国家?深度

暴力女性电影:男性可以暴走,女性为什么不可以?

只有不断地创造出一些不能被理解的女性/或者其Ta性别,才会具有颠覆性。

《杀死比尔》剧照。

《杀死比尔》剧照。图:网上图片

海德薇格

刊登于 2023-04-08

#女人没有国家?#评论

“女人没有国家?”是端传媒新开设的专栏,名字源于伍尔芙的一句话“As a woman I have no country”,但我们保留了一个问号。我是这个栏目的编辑符雨欣。继“怪物女性”之后,本期文章继续探讨暴力与女性的关系,作者提出的一个有趣论点是:女性的创伤也是被规训的,什么时候,女性也能毫无理由地暴走,不需要“被理解”的理由?

(海德薇格,研究者,海外活动家。研究酷儿电影和女性形象,致力于挖掘和颂扬女性的潜力,还女性以自由。)

朱迪斯·巴特勒90年代提出性别表演理论后,关于传统的性别二元论和生理本质主义的神话就被颠覆了。巴特勒认为对性别身份的确定应被理解为构成语言、法律制度和政治中所代表的性别主体,而不是一种天生的、固定的性别特征。性别不是人类的本质属性,而是一种社会规范和标准,是在社会上被建构和维护的。

在这之前、可能直到现在,人们普遍会认为男性“天生”比女性更暴力。社会学家Galtung将父权制解释为“垂直结构中男性主导地位的制度化”,“被文化(如宗教和语言)合法化,并经常以男性为主体、女性为客体的直接暴力形式出现”。男性会被鼓励和期望为具有某些行为特征,如竞争、控制和暴力等,这些特征被视为男性气质的一部分。而这样的期望又通过媒体、流行文化和社会规范来加强,将直接暴力、结构性暴力和文化暴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恶性循环。

可是,“男性”当然不是天生暴力的,而“女性”也不是天生温驯,或天生的受害者。

承接上篇《怪物女性》,本文将再度回到电影文本,探讨女性在银幕上的形象,如何从助长现实生活中的系统暴力的传统框架,演变到最近试图摆脱道德枷锁的暴女形象。在一些先锋电影中,女性可以不温顺,可以无缘无故地暴走——如果那么多电影中男性都可以这么做,女性为什么不可以?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