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端对谈

塔尔(TÁR)对谈:权力没有性别?艺术可以独立于艺术家吗?

虚构真空权力场,还是呈现了真实的权力问题?

《Tár》电影剧照。

《Tár》电影剧照。网上图片

端传媒记者符雨欣

刊登于 2023-03-16

#TÁR#塔尔##metoo#女性主义

《塔尔(TÁR)》是近期上映电影中最可期待的 LGBTQ 题材的电影,却在 LGBTQ、女性主义者之间引发不一的观感,甚至截然不同的讨论。这部电影讲述一个登上行业巅峰的女同志指挥家 TÁR,因 #Metoo 而一夕跌落神坛的故事。曾出演过《卡露的情人(Carol)》的 Cate Blanchett 担纲主角,出演过《燃烧女子的画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的 Noémie Merlant 担任配角,这两部电影此前声名在外,因此早在《TÁR》未上映前就收割了一批粉丝的期待。

无庸置疑的是,这部电影制作精良,影片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最佳摄影等提名。但即便是 Cate Blanchett 的粉丝,也很难说自己就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现实世界中古典音乐界凤毛麟角的女同志指挥家阿尔索普(Marin Alsop)也公开批评电影“冒犯”,电影引起的讨论主要围绕在:在呈现 #Metoo 问题时,为什么要把主角设计为一名女同志而不是男性?更进一步,电影对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到底是什么态度?

主创团队对于这些问题最直接的回应来自 Cate Blanchett ,她在一次受访中说,电影不是关于性别的,而是关于权力的,“如果事件中心是一个男性,我不认为可以这般细致入微地探讨权力腐化人心的本质,因为我们太了解那是怎么一回事。我认为权力是一种可以腐化的力量,不理性别是甚么(power is genderless)。”

但,权力是没有性别的吗?Cate Blanchett 的这句回应恰中问题核心: #Metoo 所要揭示的权力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性别在权力中是如何运作的?电影抽空了性别之后的权力环境难道不是真空的吗?艺术是否能独立于艺术家存在?

除此之外,我们留意到,电影致谢拍摄地点的写法是:Made on Location in New York, Germany and East Asia。这引申到对电影的后殖民解读和批判——当 TÁR 跌落神坛来到亚洲,“亚洲”到底被如何刻画、在电影中是什么功能?而在电影中被作为一种艺术象征的亚马逊原住民音乐和图腾,又被如何作为符号使用,他们又是否失声?

《端传媒》邀请三位酷儿来就此对谈。她们分别是:唐凌,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教 Queer Media的社会学学者,同时是一名独立音乐人;马齐Yura,酷儿媒体、百合文化研究者,声称进影院就是为了欣赏 Cate Blanchett 的每一根皱纹,却难言对这部电影的喜欢;修彣则是自由撰稿人,关注人权与性别议题,每年12月都会在家举办女同志电影私人放映会。三位都对(女)同志题材的电影、文学、音乐文本有广泛阅读。

以下为对谈节录。

端=端传媒
唐=唐凌,马=马齐Yura,彣=修彣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