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2023中国两会

“永远跟党走”:中国民营企业仍在等待“希望的田野”

有人期待新总理能为人心惶惶的市场打一剂强心针;有人则悲观道:谁能确定现在是一切的结束而不是开始?

2023年3月2日,杭州,工人在一家纺织厂操作纺纱机。

2023年3月2日,杭州,工人在一家纺织厂操作纺纱机。图:VCG via 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Michelle Zhang 发自新加坡

刊登于 2023-03-06

#李强#民营经济#2023中国两会#李强#中国经济

冯大刚决定关停经营了17年的工厂。

在写完又一篇市安监局强行布置的自我检讨“小作文”后,他身心俱疲,做出了上述决定,随后遣散了140多名工人。

他不是个例。冯大刚身边多位同样经营制造业工厂的朋友扛过了疫情前两年带来的前景不明的市场考验后,纷纷在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年初选择解散工人、关停工厂。

民营经济为中国贡献了逾50%的税收,超过60%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并创造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位。但过去几年,中国民营企业饱受严苛防疫政策和政府监管的双面夹击,多地频现大规模裁员潮及中小企业倒闭潮。

如何提振民营经济,成为正在召开的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两会前夕,官媒央视网发表文章《两会绘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强调了即将展开第三个任期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要从制度、法律、政策等层面支持民营经济。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亦向媒体指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仍是信心不足。过去几年的民间投资下滑明显,企业看不清方向,选择躺平。“我们统计了一下,正常年底我们川商返乡投资每年一千多亿,去年只有五六百亿,下降一小半。”刘永好说。

冯大刚就是躺平中的一员,他今年54岁,在外界眼中,这个年龄无论在判断力、经验还是拥有的市场资源方面都正值巅峰,此时隐退,稍显可惜。但是他有自己的理论:“很多人认为我们倒在了疫情结束、市场复苏的前夜,但是谁又能确定现在是一切的结束而不是开始?”

2023年3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一个巨大的屏幕显示了政治局常委李强。
2023年3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一个巨大的屏幕显示了政治局常委李强。摄:Thomas Peter/Reuters/达志影像

民营企业变成为地方财政输血的“羔羊”

冯大刚的工厂位于浙江省一县级市,主要生产手机零配件,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人,他欣喜于一方水土赋予自己的商业机遇,但又因过去一年地方政府无时不在的“第三只手”倍感苦恼。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