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倒退80年?一个颠覆了整个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土地发展修订

“他们的意识,就是民意已经不合时宜。没有了申述和对话空间,民众变成了肉随砧板上的肥肉。”

油麻地一个大型建筑工地。

油麻地一个大型建筑工地。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梁越 发自新加坡

刊登于 2022-04-07

#长春社#旧区街坊自主促进组#本土研究社#城市规划

今年3月,香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及常任秘书长(规划及地政)宁汉豪于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向议员解释政府就精简土地发展的法例修订内容。对于这个牵涉5条法例、共20组修订的构思,绝大部分议员于发言期间,均表示同意。

站在政府角度,精简似乎势在必行。土地和房屋问题缠绕香港多年,政府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规划程序过于繁复费时,并将矛头指向公众参与,以及“重复”执行的程序。有关修订包括将多轮城市规划委员会制订图则时的公众参与程序缩减为一轮申述;毋须立法会拨款,即可启动收地及赔偿;容许“边规划、边填海”等。

关注修例的民间团体则持反对意见。同月,12个环团及关注组织举行联合记者会,指政府推卸责任。随着3个大型发展项目:油旺重建、明日大屿及北部都会区蓄势待发,团体担忧,在精简程序的框架下,公众对整个香港的城市规划,将无从置喙。

“不只是你不能入submission(提交申述),其实都带来颇深远的影响。”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表示,是次精简,是根本性地改变了香港城市规划的本质。端传媒采访了有关团体,去厘清此次精简到底改变了什么;条例更替背后,又隐含了香港各界别对于规划权力的何种角力。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