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黄土水的美学为何打动我们?《甘露水》与尘封的半个世纪

虽然令人想起西方名作,但黄土水雕刻的少女身形,却完完全全属于东方亚洲女子的身材尺度,和气质样貌。

黄土水名作《甘露水》将于年底修复后在北师美术馆展出,修复计划由日籍修复师森纯一主持。

黄土水名作《甘露水》将于年底修复后在北师美术馆展出,修复计划由日籍修复师森纯一主持。图片来源:©黄邦铨、林君昵/北师美术馆

特约撰稿人 李志铭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1-11-06

#日治时代#台湾美术史

日治时期台湾雕塑家黄土水的名字,自去年开始,频频出现于公众视野。

先是去年10月北师美术馆筹办的“不朽的青春—台湾美术再发现”展览,汇聚了黄土水、陈植棋、陈澄波等台湾本土艺术名家作品,他们的作品以往只能在复制画册里远观,那次展览却令人可以近距离感受其魅力。其中黄土水的大理石雕塑〈少女胸像〉经过修复首度于战后台湾公开展出。

有趣的是一个伏笔:在那次展览旋即热卖售罄的图录里,艺术史学者颜娟英在开篇总论写道:“黄土水留存世间的作品并不多见⋯⋯1921年他入选第三回帝展的等身大理石雕〈甘露水〉屡屡传闻仍收藏于台中,但迄今为止我们未能亲眼看见此作品”。同时策展团队亦以〈少女胸像〉为海报主视觉及两本展览图录其中一本的“封面女主角”。于其时,这座作品俨然成为了全场最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就连以它为封面的图录版本,也明显比另一个由盐月桃甫油画〈萌芽〉担纲封面的版本更受欢迎。展名“不朽的青春”更直接来自黄土水生前唯一自述其艺术宣言的文章〈出生于台湾〉。

那次展览可谓近年台湾美术学界沉潜累积、酝酿已久的一次研究成果大爆发,成功带动一股社会风潮,引导台湾民众透过艺术图像的媒介,重新认识自身历史文化。这波风潮今年也陆续有来:3月,由美术史学者萧琼瑞策画、国立台湾美术馆主办的“海外存珍─顺天美术馆藏品归乡展”,将美国南加州尔湾顺天美术馆家族收藏的600余件台湾名家画作捐赠回台,公开展览,艺术家名单中包括陈澄波、廖继春、席德进、李梅树等近现代台湾艺术家的名字;5月,师大美术馆与国立历史博物馆合作策画了一次“启蒙”特展,展出盐月桃甫、林玉山等日治台北高校和省立师院时期多位艺术家的史料档案及作品。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