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在香港找一个角落,当起养蜂人

蜜蜂的大规模死亡警告了生态的失衡。为了保育蜜蜂,香港有年轻人成为蜂农;老蜂农认为比起蜜蜂,人们更要保护山林。

Beetales 创办人Harry、Jill和阿骢。

Beetales 创办人Harry、Jill和阿骢。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传媒实习记者 施嘉怡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21-10-14

#环保#养蜂人#Beetales#蜜蜂#环境#香港故事#动物保护#环境保护#香港

小小蜜蜂看似可有可无,却是植物界的授粉大师,在生态系统中举足轻重。近年,世界各地频频传出大量蜜蜂消失的讣闻,人人都说没有蜜蜂授粉,就没有植物、没有动物、没有人类......当人类赖以为生的生物链被威胁,才让蜜蜂议题渐受关注。

元朗牛潭尾的新兴农场,坐落在香港“石屎森林”的角落,藏著一片与城市截然不同的风景。大片田野中,外勤蜂匍匐在花朵上,汲饮著香甜的花蜜。蜜囊渐满,毛茸茸的身体沾上花粉,满载而归飞回巢内,和内勤蜂交接后,又再外出采蜜。在农业边缘化的香港,三个年轻人找到一处地方创办了养蜂场,想细说蜜蜂的平凡故事。

90后的Harry本职是树艺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时接触大自然。有一次他与洞穴探险队游览马达加斯加后,当地农夫透露他们都使用“刀耕火种”的传统耕作方法,导致大部分农地因过度耕作而变得日益贫瘠,只得开发森林,最后令砍伐问题变得严重。看到当地的生态问题,他开始反思该如何保育环境。

偶然之间,Harry想起从事树木工作的前辈曾前往非洲孤儿院,教当地儿童爬树以及在树上安装蜂箱的经历。他深知蜜蜂对生态环境的平衡的重要性,于是决定从这小小的生物著手,思考在香港养蜂的可能。虽然香港一直也有蜂农,但多是商业养蜂场或一些零零散散、把养蜂当作兴趣的老养蜂人,Beetales的诞生,正正就是为了填补“保育蜜蜂”这个缺口。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