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顺从直觉,可有对或错?浅谈港、日版《大叔的爱》

《大叔的爱》注定会爆红,而剧中传递的价值观,是有望在日渐保守父权的香港社会里,留一颗种子。
港版《大叔的爱》剧照。
日本 香港 LGBTQ+ 电影 风物

Viu TV由日本购得版权,翻拍人气日剧《大叔的爱》,开播以来,香港观众热切追看,浑然不觉香港社会本来有多保守。一部剧集,固然未必会为社会根深蒂固的定见,带来重大改变;不过从两年前身为一个日剧观众,转变为今日以香港人身份收看一部本地脉络的同志题材喜剧,仍然觉得有振奋人心的地方。

港版《大叔的爱》的成功,证明香港电视产业值得尝试更多新的多元价值观,而日版《大叔的爱》,又是在什么环境下诞生出来?

日版《大叔的爱》:多元性别议题大年

看港版《大叔的爱》最开心的地方莫过于,可以一边看一边翻出脑海的记忆,与日版作对比。随著港版大红,也许不少人忘记了,日版《大叔的爱》之前更有一个原点:2016年《年末奇怪爱情剧》的三集式SP(特别编)。依然由吉田钢太郎演部长,田中圭演春田,简单而言当时那部SP是颠覆一般人认知的职场恋爱,主角被一个深柜同志暗恋多年,同事又突然间表白。直男的世界登时被置入男男三角恋里去,加上经典台词“我没有巨乳,但有巨根可以吗?”,令到观众大呼过瘾,留下了延长集数、重新选角为2018年《大叔的爱》的尾巴。

《大叔的爱》剧照。
《大叔的爱》剧照。

2018年也是我恰巧看日剧看得较为集中的一年。《大叔的爱》在4月开播,一开始已经被两人在巴士上“相拥”的场景处理吸引。随后一直看一直在社交媒体和朋友讨论,慢慢发现,,SP版的目的仅仅在于创造出逆转一般人认知、惯常是异性恋为主的职场恋爱物语,从而营造喜剧效果;但是由吉田钢太郎、田中圭和林遣都共演的版本,则更加深入探讨人物的心境转变。

吉田钢太郎演的黑泽部长是名副其实的大叔,却也是一名深柜同志;面对对下属的暗恋,直到春田意外揭穿,乃至一发不可收拾。他同时又有家室,观众在随后的剧情发展,代入并认同了黑泽部长的心理挣扎。对发妻是恩义,却非一生最爱;鼓起勇气提出离婚,意味其有意坦诚面对自己的性取向及情感,却又迟迟无法向妻子出柜。

而另外一对牧与春田的男男关系,更由于春田是直男,令牧(同志)与春田的发展一波三折,春田也需要在这段关系中,探问自己是否只能执著于性别二元分立,而另外一对牧与春田的男男关系,更由于春田是直男,令牧(同志)与春田的发展一波三折,春田也需要在这段关系中,探问自己是否只能执著于性别二元分立,而非自己最真实的情感。甚至个人成长上,事事敷衍全无主见的他,能否顺应自己心意自行做好决定,连结恋爱与成长的命题。

加上黑泽部长与妻子的关系、武川主任与牧的前尘往事、以及春田的青梅竹马千珠,对春田的情感,其实《大叔的爱》是以喜剧为包装,实际上处理人在人生不同阶段感情的发生,及发生之后他们怎样面对的主题。

喜欢一个人,便有成长。无独有偶,2018年可以说是日剧界多元性别议题大年。一月冬季番有松山研一、深田恭子的《邻家的月亮比较圆》,以一个共居空间不同住客的设定,包揽多种关系的形成与他们要面对的困难。如松山研一、深田恭子共演一对久无子女的夫妻,在剧中不时为计划生育奔走。共居空间内另一对住客,北村匠海与真岛秀和(也就是《大叔的爱》的武川主任)是一对老少配式同志,北村无所畏惧,反而年纪大又有事业心的真岛秀和,则挣扎是否要出柜的烦恼。

《女子的生活》中,志尊淳饰演男跨女的“美纪”。
《女子的生活》中,志尊淳饰演男跨女的“美纪”。

由志尊淳与町田启太、小芝风花主演的三集短剧《女子的生活》则探讨日本的跨性别者。志尊淳饰演男跨女的“美纪”,是时装品牌网站编辑。町田启太当时还未透过《如果30岁还是处男,似乎就能成为魔法师》(耽美同志剧)一剧爆红,在剧中以直男身份与旧同学“美纪”相处期间,观众从中得知不少跨性别者面对的困难,同时解释不少对跨性别者的误解。当然一大相当有说服力之处,是志尊淳男扮女装得来,比好些女子还美丽。《女子的生活》另一个优点是,对性少众的刻划全不流于苦情,没有过份强调其处境以换取观众同情,毕竟在香港看不少影视作品,描绘性小众时离不开悲情卖惨,泪花四溅。

“美纪”的女子生活,是经历过黑暗期,但她有其自信,相信自己心内最真实的情感,才有美好的生活。

还有一套短剧《弟之夫》,改编自漫画,更激进地切入多元性别与文化差异。主角弥一的双生弟弟是同志,在外国与外国人Mike结婚后,直到病逝。于是Mike首次踏足日本,见到与爱人外貌几乎一样的人,而弥一也不知如何回应自己与弟弟的关系,以及他是已婚同志的身份。共居并悼念亲人期间,他们都在拿捏自己与亲人(及亲人的亲人)的距离,无形中形成某种家庭关系。什么才是正确的家庭形式?《弟之夫》的问题,来到《大叔的爱》便是“什么才是正确的爱”?而答案当然是:没有所谓正确或不正确。

港版《大叔的爱》剧照。
港版《大叔的爱》剧照。

港版《大叔的爱》:结合偶像剧元素

这种“事后”的处理方式,其实同样出现在《大叔的爱》。当香港的影视作品,仍停留在刻划同志为邪恶他者,如闯入别人生活的杀手,或者有变态癖好的人;即使有著被称为人文关怀的作品,也仅仅聚焦于刻划性小众群体的苦难,身份挣扎迷思,社会怎样污名化等等。于是移植《大叔的爱》到香港,某程度上开拓了观众对相关题材的接受度。一如同志音乐人蓝奕邦点评:“⋯⋯反而大家系叫阿牧追番阿田,阿田氹番阿牧,KK好有型好可爱等等。好似坊间忽然间好开放好接受同性恋咁添!系咪真架?当然,睇戏还睇戏,现实世界可能系另一回事。”(反而大家是叫阿牧追回阿田,阿田哄回阿牧,KK好有型好可爱等等。好似坊间忽然间好开放好接受同性恋的样子!是不是真的啊?当然,看戏归看戏,现实世界可能是另一回事。)

这种“突然好开放好接受”的感觉,其实来自于剧中对性小众元素避重就轻的处理。田一雄会对同事说“是个男人强吻我”,但对方只说“那么你心底高兴不高兴?”等等台词设计,都避开了直男对同志种种定见,反而回归初心,剧集主题就是讲人怎样坦诚面对自己的情感,不问性别或年纪——《大叔的爱》不是要强调性小众多么苦难,像牧的苦难除了源自于同志身份,更大程度源自于性格上缺乏安全感。而是经过喜剧包装,希望大家眼光放远一点,真的爱上一个人,同志与否都不会是分野或隔阂。

《大叔的爱》剧照。
《大叔的爱》剧照。

讲多元性别议题的方法,不一定只得一种苦大仇深的方法。港版《大叔的爱》选角上其实不比日版差,除了有尽力贴近日版选角的气质性格,又可以从中见到本地演员不论老中青,原来可塑性那么大。如黄德斌演大叔真的入型入格,比吉田钢太郎身形更精壮,演出少女心反应,反差萌来得更大。

来自偶像组合“Mirror”的吕爵安(Edan)、卢瀚霆(Anson)演两大主角田一雄与凌少牧,邱士缙演公司的后辈经纪Louis,恰如其份。Edan的演出基本上照搬田中圭成名的“颜艺”,环顾本地影视界,观众经常将演员“爆seed”(爆发)视为好戏之人。如以前黎耀祥演“柴九”骂人场面大声疾呼,带出金句“人生有几多个十年”,及廖启智在《选战》那句“我上位,是大局为重”等,都是透过情绪狂泻而出,爆发而换来好戏的赞赏。那么日剧经常见到的“颜艺”,演员利用强烈扭曲的面部表情,达致非常夸张的效果,可说是首度移植到香港,并且成效不错。

某程度上,观众不像以前,由人物遭遇配合金句、台词功力等催出对角色的共情,及对演员的欣赏。Edan本身是偶像,运用“颜艺”上来不见有所谓偶像包袱,而且接受度也大。我相信改编《大叔的爱》,从日剧界引入“颜艺”,是港版的一大功荣。倒过来看,我们可以理解到观众多年来接收的电视剧,怎样烘托出观众的情感,其方法都没经过很大程度的革新。 反而无意中,Edan(田一雄)照搬田中圭的“颜艺”演绎方式,是扩阔了观众接收情感生产形式的标准,当然这是否可以延续到往后其他本地电视剧制作,是无法一概而论的。正如“颜艺”在日本,就只能视导演福田雄一马首是瞻,与他合作的演员如小栗旬、桥本环奈等大多都放下身段,演绎可谓尽是癫狂。不过要说“颜艺”广为流行,以日本情况观照也不尽然。

港版的另一特色是其与日版相当不同的动员能力。日版其中一样成功的宣传动员是为黑泽部长这个角色开设了Instagram帐户“武藏之部屋”,放上剧情初期部长偷拍春田的相片,以及张张与剧情有关的相片。该帐户截至大结局,已累积接近50万follower。要说角色拉到现实的线上世界去,港版《大叔的爱》一大受欢迎的原因,便是在于两位主演Edan、Anson的偶像动员能力。

同样是模糊角色与演员的界线,港版会于每集最尾发布彩蛋,一时是Edan(田一雄)面对镜头,以男友视角对Anson(凌少牧)说话,一时是Anson(凌少牧)面对镜头,照顾著Edan(田一雄)的起居生活。这种“男/女友视角”拍摄手法本来就流行于电视剧及广告,加强受众代入感。而在《大叔的爱》一对官方牧雄CP包装,实际是Anson与Edan的偶像身份,相辅相成,成就彩蛋对粉丝的震撼力,也由此确立《大叔的爱》的基础观众群。

港版《大叔的爱》剧照。
港版《大叔的爱》剧照。

至于外界一般观众,只需要留意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的娱乐新闻,不外乎是“七月七日卢瀚霆事件”、“大叔的爱启播”以及“Mirror”的粉丝在各区追星引起哄动,更影响网上,有人成立了“我老婆嫁左畀(嫁了给)Mirror导致婚姻破裂关注组”。该关注组以幽默方式道出为人丈夫,看老婆疯狂沉迷追星的苦况,短短几日已破十万成员大关,现在有近30万名成员。一阵阵的疯狂追星浪潮里,《大叔的爱》注定会爆红,而剧中传递的价值观,乐观地想,是有望在日渐保守父权的香港社会里,留一颗种子。

毕竟现实里,香港前阵子才因为有组织拟举办“同志运动会”,而听到不少保守建制派议员,种种荒谬可恶的言论。多元、开放、自由的价值观,在现实的香港里难以长足地发展,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然而在创作上,在爱情上,我寄望留在香港的人们可以铭记《大叔的爱》主题曲的两句歌词“若顺从直觉,可有对或错”。继续守住多元而开放的创作空间,让社会孤独的心灵多点感受爱,看剧如是,追星如是。

讀者評論 8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日本對BLGL的高度商業化和對非主流非「正常」人的歧視一直並行不悖

  2. 何妖已經話宜家要推廣三孩政策,大叔的愛完全係背道而馳,違反咗中國國安法。好L好笑。

  3. 其實可以發現,不只是電視劇,最近的影視作品都有往邊緣小眾的趨勢,不管是性少數也好,還是疾病、弱勢、族裔等議題都蠻火爆的。但我倒覺得不是社會開放加速,而是商業在做爛的舊題材裡面找到新的出路。(最慢的永遠是改變社會眾人的意識)
    就以日本來說,對於他們社會「開放」實在不敢恭維,但就因為如此,日本商業BL劇嘗試殺出一條和社會反差、獵奇的血路,結果成功了,在亞洲各地不斷改編嘗試也是這個道理。然而對於製作團隊的難題是如何在「獵奇」和「不適」中取得平衡(就像下面有讀者表示男觀眾很難嗑得下去)。
    我個人偏同意這篇文的結論。現實是我們的社會遠遠沒那麼「開放」,但藉由這些誇大、不合理的幻想,總會留下一些討論、影響,甚至是埋下種籽。不過,我最擔憂的點,還是在於電視劇往往過度美化這些少數群體的現況,在滿足觀眾幻想的同時,一部大影響的電視劇要做到的社會責任,就應該是給予能夠啟迪社會的現實感。

  4. @JaymesStewart 恐怕你不夠熟悉香港社會。係性取向事件上,保守既係所謂既「愛國者」同嬰兒潮世代。
    對於同性戀,佢地覺得係變態。而偽娘只會有BOB叔式「騎呢」偽娘。

  5. 評論得好好,大台劇集常常滲出「女人要受呵護」、「男人不可以哭」、「同性戀是變態可怕」等等汙腐到不行的思想,都什麼年代還在傳遞這些信息,看到就想吐。
    以往因為一台獨大,香港電視劇的創作自由和多元被耽擱了很多年,幸好有viu製作團隊,也證明香港觀眾的接受和開放程度也是頗高的,期待未來viu有更嶄新的嘗試

  6. 日漸保守的是政府,不是民眾。

  7. 沒看過日劇,但有這麼多香港人追看,於是上YouTube的Viu TV官網看了兩集,題材確實在華文圈裡挺新鮮的,演繹也很到位、幽默。不失為近年比較優秀的港劇。不過,男性觀眾會否受落?我家中那位看了二十分鐘就大呼「受不了」,他覺得只有女性觀眾愛看這種BL劇。其他端讀者覺得呢?

  8. 感覺卢瀚霆的這張偶像臉真的不太搭他這個角色,而且他和吕爵安沒啥cp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