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顺从直觉,可有对或错?浅谈港、日版《大叔的爱》

《大叔的爱》注定会爆红,而剧中传递的价值观,是有望在日渐保守父权的香港社会里,留一颗种子。
港版《大叔的爱》剧照。
日本 香港 LGBTQ+ 电影 风物

Viu TV由日本购得版权,翻拍人气日剧《大叔的爱》,开播以来,香港观众热切追看,浑然不觉香港社会本来有多保守。一部剧集,固然未必会为社会根深蒂固的定见,带来重大改变;不过从两年前身为一个日剧观众,转变为今日以香港人身份收看一部本地脉络的同志题材喜剧,仍然觉得有振奋人心的地方。

港版《大叔的爱》的成功,证明香港电视产业值得尝试更多新的多元价值观,而日版《大叔的爱》,又是在什么环境下诞生出来?

日版《大叔的爱》:多元性别议题大年

看港版《大叔的爱》最开心的地方莫过于,可以一边看一边翻出脑海的记忆,与日版作对比。随著港版大红,也许不少人忘记了,日版《大叔的爱》之前更有一个原点:2016年《年末奇怪爱情剧》的三集式SP(特别编)。依然由吉田钢太郎演部长,田中圭演春田,简单而言当时那部SP是颠覆一般人认知的职场恋爱,主角被一个深柜同志暗恋多年,同事又突然间表白。直男的世界登时被置入男男三角恋里去,加上经典台词“我没有巨乳,但有巨根可以吗?”,令到观众大呼过瘾,留下了延长集数、重新选角为2018年《大叔的爱》的尾巴。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评论区 8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日本對BLGL的高度商業化和對非主流非「正常」人的歧視一直並行不悖

  2. 何妖已經話宜家要推廣三孩政策,大叔的愛完全係背道而馳,違反咗中國國安法。好L好笑。

  3. 其實可以發現,不只是電視劇,最近的影視作品都有往邊緣小眾的趨勢,不管是性少數也好,還是疾病、弱勢、族裔等議題都蠻火爆的。但我倒覺得不是社會開放加速,而是商業在做爛的舊題材裡面找到新的出路。(最慢的永遠是改變社會眾人的意識)
    就以日本來說,對於他們社會「開放」實在不敢恭維,但就因為如此,日本商業BL劇嘗試殺出一條和社會反差、獵奇的血路,結果成功了,在亞洲各地不斷改編嘗試也是這個道理。然而對於製作團隊的難題是如何在「獵奇」和「不適」中取得平衡(就像下面有讀者表示男觀眾很難嗑得下去)。
    我個人偏同意這篇文的結論。現實是我們的社會遠遠沒那麼「開放」,但藉由這些誇大、不合理的幻想,總會留下一些討論、影響,甚至是埋下種籽。不過,我最擔憂的點,還是在於電視劇往往過度美化這些少數群體的現況,在滿足觀眾幻想的同時,一部大影響的電視劇要做到的社會責任,就應該是給予能夠啟迪社會的現實感。

  4. @JaymesStewart 恐怕你不夠熟悉香港社會。係性取向事件上,保守既係所謂既「愛國者」同嬰兒潮世代。
    對於同性戀,佢地覺得係變態。而偽娘只會有BOB叔式「騎呢」偽娘。

  5. 評論得好好,大台劇集常常滲出「女人要受呵護」、「男人不可以哭」、「同性戀是變態可怕」等等汙腐到不行的思想,都什麼年代還在傳遞這些信息,看到就想吐。
    以往因為一台獨大,香港電視劇的創作自由和多元被耽擱了很多年,幸好有viu製作團隊,也證明香港觀眾的接受和開放程度也是頗高的,期待未來viu有更嶄新的嘗試

  6. 日漸保守的是政府,不是民眾。

  7. 沒看過日劇,但有這麼多香港人追看,於是上YouTube的Viu TV官網看了兩集,題材確實在華文圈裡挺新鮮的,演繹也很到位、幽默。不失為近年比較優秀的港劇。不過,男性觀眾會否受落?我家中那位看了二十分鐘就大呼「受不了」,他覺得只有女性觀眾愛看這種BL劇。其他端讀者覺得呢?

  8. 感覺卢瀚霆的這張偶像臉真的不太搭他這個角色,而且他和吕爵安沒啥cp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