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社死”于五四的樂評人丁太升:当说人话也不再被爱国青年允许

官媒不会出手给批斗胡锡进加把火,但会出手钉死丁太升或邱晨,因为他们永远知道自己的“敌人”在哪里。

2020年8月29日中国四川,高中新生参与步操。

2020年8月29日中国四川,高中新生参与步操。摄:Huang Zhenghua/VCG via Getty Images)

黄玲恺

刊登于 2021-05-14

#中国#评论

【编按】:近日趁著印度疫情二次大爆发,中共中央政法委新闻网站官方微博“中国长安网”,在5月1日上载一张题为“中国点火VS印度点火”的图片,图中包涵中国发射火箭和身著防护服的印度人执行火葬的画面,被认为是在讽刺印度抗疫不力。该微博随后被主动删除,但事件引起争论,认为这条微博不合适的人,被认为是“公知和推墙派”,“伪装成爱国者”。其中,乐评人丁太升是一个牺牲品。

在民族主义、流量经济、粉圈文化高度渗透在中国年轻一代的网络生活的背景下,支持与举报通常仅一线之隔,体制维护者与反体制者的定义更为模糊,而民族主义则以多元、新鲜的面貌出现。本周,端传媒共推出三篇文章分析这种中国现状,本篇为第三篇。欢迎阅读前两篇,《学者粉圈、民粹动员与流量经济:当民族主义学者沈逸“网暴”胡锡进》,及《陈纯:“被公知”的胡锡进和兔主席,分裂的中国国家主义者》。

常年混迹在中国各类音乐节目当嘉宾的乐评人丁太升,因为就中印点火事件发表了一些社会评论,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遭遇社会性死亡了。丁太升发表微博批评嘲讽印度的舆论,称“那些对世界(除了对自己的国、自己的省、自己的市、自己的县、自己的乡、自己的村、自己的家、自己)满怀恨意和敌意的人,也终将被他人所仇视,所敌视,所鄙视”。

这样的言论引来民族主义网民的巨大反弹,丁太升的过往发言也随即被逐一回顾,他曾对武汉疫情宣传表达不满,继而被网民批为“恨国”“公知”。被网友追击一天后,丁太升发表公开道歉,但这没能阻止他随之而来的命运:他的微博帐号彻底消失,他被“社会性死亡”了。这个在音乐节目上因出位的批评争议不断、刚刚登上大陆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决赛、引起不少反响的乐评人,在可以想像的未来,不会再出现在公共萤幕上。

就在丁太升被人“揭穿8000身份”(八千,豆瓣用语,指跟五毛立场不同的人)的同时,影视网站 Bilibili 在五四前夕发表了青年节主题影片《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去年五四的影片《后浪》引起巨大争议,今年B站找来两个初中学生,朗诵从955名初中生处征集总结而来的观点。这组表达和上一年比起来可谓更直接赤裸:“我不想做一个拿着锯子的人,随时随地把人群锯成两半”,“我不想做一个浑身带刺的人,嘲讽别人的成功嘲笑别人的失败”⋯⋯影片最后升华,一男一女两名学生掷地有声地说,“我不想做一个不爱国的人。”

丁太升则巧合地成为了影片的注脚。一个拿着锯子撕裂人群的人,一个浑身带刺常常“意见不合”的人,一个“不爱国”的人,无一不在剑指以丁太升为典型模板的“恨国公知”。对于主旋律情绪来说,指出矛盾、批评社会、“不爱国”,都是为青年所不齿的,是要被这个社会所淘汰的。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