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专家论剑】贺陈旦对谈刘可强:台铁应该公司化吗?

前交通部长贺陈旦主张台铁应公司化,但台大城乡所退休教授刘可强有不同意见。两个小时的专业论辩,他们说了些什么?

台大城乡所退休教授刘可强(左)与前交通部长贺陈旦(右)。

台大城乡所退休教授刘可强(左)与前交通部长贺陈旦(右)。摄:张国耀/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何欣洁、李易安 特约撰稿人 林庭苇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1-05-13

#公司化#普悠玛事故#太鲁阁事故#太鲁阁号#台铁

2021年4月2日,台铁太鲁阁号列车于花莲清水隧道发生出轨事故,造成4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隔天,建议台铁“公司化”的声音随即浮上舆论。目前,台湾铁路管理局隶属于交通部,为中央三级行政机关,亦即是一个掌管铁路事业的“公部门”,台铁员工具有公务员身份,台铁预算、决算都必须通过立法院审查。

4月8日,总统兼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于党中常会上,提出台铁改革的三大方向:彻底解决台铁组织文化问题、解决台铁长期亏损的财务、讨论最适合台铁永续经营的营运模式。蔡英文强调,改革必须按部就班,“管理和安全的问题不解决,营运模式再怎么调整,都无法满足社会的期待”。28日,新任交通部长王国材于立法院接受质询时,抛出了“三年国营公司化”的说法:第一年达到安全,第二年与员工沟通并确保权益不变,第三年达到企业化模式并改为国营公司。隔天,王国材更向记者表示,行政院长苏贞昌期待“加速”改革。

众所瞩目、也讨论已久的台铁改革 / 公司化议题,乍看就要在太鲁阁事件的催化下,踏出第一步。然而,公司化究竟是什么?它是解决台铁问题最好的方式吗?公司化的利弊究竟为何?台湾或国际史上有哪些成功 / 失败的经验可以参考?在高声量讨论“台铁公司化”的议题中,台湾尚缺少一次专业、深度的论辩,讨论铁路事业公司化的究竟与得失。

前交通部长贺陈旦,在任内曾大力推动台铁公司化,却因去职而未竟全功,卸任以后,他仍不改看法,认为公司化是台铁改革必须走的道路。台大建筑与城乡研究所退休教授刘可强,曾在美国旧金山、柏克莱与台湾多个县市负责城市与空间规划,他对于台铁公司化持保留态度。两位在学术领域、实务经验上都旗鼓相当的专家,受端传媒邀情,针对台铁公司化议题展开闭门辩论。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正反双方意见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