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剧集《天桥上的魔术师》:1980年代的台湾早已消失了?

“假的”影像,可会留住“真的”时间?剧集里,我们都想暂时忘掉自己是成年人。

《天桥上的魔术师》剧照。

《天桥上的魔术师》剧照。图:天桥上的魔术师公视影集Facebook

特约撰稿人 賈選凝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1-03-24

#台剧#天桥上的魔术师#中华商场

八年前读到《天桥上的魔术师》时,我完全被那本书迷住了。作家吴明益笔下的故事静默如谜,又布满亦真亦幻的缝隙,所以其实很难被影像化,但当耗资两亿台币打造、由杨雅喆执导的同名改编剧集要开播时,还是让人有种心都要跳出来的期待。

开播前的热身,是农历新年期间李律在Clubhouse主讲的〈中华商场的前世今生〉。一连几晚,他从原书里的故事发源地中华商场,娓娓延展出一段裹挟在台湾近代史里的台北城市演进史。有很多听众也分享了他们的中华商场回忆,无论是西区的崛起与没落,还是少年少女去西门町做制服看电影的私记忆,都是魔术师背后重要的时代景观。

吴明益的故事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天桥和商场都消失了。时代一去无返,故事才获得了伤感的魔力。而这种魔力要如何被呈现为影像呢?

原著作者是召唤自己亦真亦幻的童年记忆,把“一堆闪闪发光的弹珠”串联成让人著迷的小说。剧集导演则是召唤了小说里各种闪闪发光的细节,在故事的缝隙里填满了自己的发散想像。

改编:当眼球变做水晶球

作为一个原著迷,我很确定的是:剧集版《天桥上的魔术师》(下简称《天桥》)对吴明益小说做了一次移花接木大挪移,称之为转译也好,改写也好,总之是抽取了原书中的诸多细节,重新组合嫁接成一个全新版本的“魔术师故事”——当然,既为改编,嫁接没什么不好。我个人也很同意杨雅喆导演在“迷诚品”Podcast里所说的:如果完全服膺于小说,就等于没有改,也没有编。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