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大陆剧迷看TVB:如同香港命运缩影,港剧在中国完成历史使命了?

VB在内地虽然一向粉丝众多,但当如今人们再不能或不愿亲身来到香港,又或来到却已不见昔日香港,他们还想看怎样的港剧?

《叹息桥》剧照。

《叹息桥》剧照。图:网上图片

特约撰稿人 李照兴

刊登于 2021-02-11

#叹息桥#电视剧产业#TVB#港剧#文化输出

宣萱主演的《陀枪师姐2021》刚刚播出后,颇令国内的TVB剧迷失望,连随又带出那TVB剧已死的争议。喜爱过度阅读者当然还以宣萱年近50去演后生师姐的不恰当,去象征TVB或港剧的消亡。连一度的电视台皇牌剧目都沦陷,TVB和港剧还剩下什么?曾志伟王祖蓝临危授命能起死回生吗?后起港剧代表Viu TV的评价也时常徘徊于极端的落差之间,有内地剧迷夸赞它为电视台剧集类型与手法的创新,但在评论区看到更多是用“怪怪的”来形容对那些非传统叙事以至镜头运用的不适应。

在中国内地“疯靡”了近40年的港剧(上世纪80年代才陆续以各种形式引入内地),算是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还是在继续试探及开拓电视制作的可能性?与港产片面向中国市场的新发展与转型难题一样,港剧的命运仍然带着浓浓的香港缩影味道。

李照兴:香港文化评论人、作家,现长驻中国大陆从事杂志出版,经常往返上海、北京、广州及香港,关注中国城市观察及中港文化关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毕业,专注文化研究。曾任电台节目主持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客席讲师。擅写电影评论、城市空间、网路、文化现象及性意识等各种流行文化观察,著有《香港后摩登》、《潮爆中国》、《燃后中国》等;主编《香港101:爱恨香港的101个理 由》、《王家卫的映画世界》等书。

意外闯进“港丝”圈

忠诚的粉丝一代接一代,似乎都在寻找一种华语电视剧集世界的例外性。放回80年代的脉络,港剧代表的是沉闷样板粗糙国产剧以外的生猛刺激,连带造型也领导潮流。

一月初,当TVB《万千星辉颁奖礼》宣报年度奖项并揭晓视后视帝时,总算有新一代的香港电视演员打上国内的网络热搜了。在百度一个以搜索度及微博互动等数据统计的热度榜中,王浩信在得到视帝之后,忽然打进了第五位。尽管热度或是同时始于离婚的新闻话题,但个中说明的现实是:香港新一代艺人在国内能走红有人气的基本不多。知名如陈伟霆或王嘉尔,都不是在香港走红,也代表不了在演戏界的位置。而代表港剧的香港演员,因长时期同样处于港剧的低潮,在人气上更是和其他国内流量明星不能相提并论。仍然认识或谈论香港电视台港星的粉丝固然还在,但规模上,跟往日港剧盛世年代不可同日而语。

忠诚的港剧迷无疑比例上是少了,但仍有固定的圈子。在北京,我就曾意外闯进一个香港影视歌粉丝圈子。大抵都是80后年龄层,热心的香港流行文化迷(我称为“港丝”)拉著你谈TVB和cantopop,我用“港普”他讲“京粤”,还专门搞网上电台节目叫“茶餐听”,李香琴过世的消息也是首先从那边得知,还够内行的播出《三千年前》来悼念。港乐迷以前在北京去唱K都捉著要点唱My Little Airport的歌(直至MLA在内地被封杀),对香港最新流行文化年青一代歌手及TVB新剧肯定比我熟。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