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电影

平遥现场:贾樟柯的突然告别并非无迹可寻

在夹缝之中,平遥影展还在努力地为电影争取一片自留的净土,甚至让本届影展发生了很多令人迷惑的细节。

“平遥国际电影展”创始人贾樟柯宣布自明年开始退出平遥国际电影展,把举办权和相关设施一起移交给平遥政府。

“平遥国际电影展”创始人贾樟柯宣布自明年开始退出平遥国际电影展,把举办权和相关设施一起移交给平遥政府。摄:Wei Liang/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李观泽 发自平遥

刊登于 2020-10-21

#影展与产业#中国电影#独立电影

2020年10月18日,在第四届平遥国际影展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影展真正意义上的“中心人物”贾樟柯,突然宣布即将告别平遥国际电影展。他在发布会中表示,从第五届开始影展将交给平遥政府,希望政府可以找到好的团队来继续承办影展。这一次突然的“告别”让影人和影迷们非常错愕,但同时也赋予了这一届平遥影展以新的意义。突然又站到了这个“见证历史”的小关口,我们也有必要回望一下这一届充满波折又意义非凡的平遥国际影展。

电影,从来不是孤城

对于全世界的电影行业来说,2020无疑是非比寻常的一年。2019冠状病毒所引发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几乎让全世界的电影行业停摆。也正因如此,举办一次大型的线下影展影节是一个艰巨但又有必要的壮举,一方面是提振行业信心,向观众送去“电影还在”的信号,另一方面也要为本就备受打击处于窘境的创作者们送去一些必要又及时的帮助。

从结果上看,平遥影展无疑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作为一个年仅四岁的影展,平遥凭借着贾樟柯的影响力,硬生生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艺术性和先锋性兼具的影展,填补了此前大陆影展的空白。相较于上海、北京等官办影节的“过于正统、重展映轻竞赛”,和 First 影展“独立、重竞赛轻展映”的特点,平遥的片单在竞赛和展映方面都颇有看点,同时由于非官办的特质,在选片上更具多样性。多元、先锋,同时又不失格调,成为了平遥影展的标签,也让其在今年的大环境下更加重要——大成本高投资的影片总是有背景能被力保,而低成本小体量的独立影片咬咬牙尚能克服难关,中等规模的影片处境却愈发尴尬和困难,更需要影节影展的扶持和帮助。

结合本届平遥的片单,也可以看出平遥影展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展阵列里的地位和意义。首先是承接曾入选欧洲三大电影节等著名国际电影节的影片,拿下这些有优质电影节展基因的中国或亚洲首映权,其中有柏林论坛单元的《平静》、在柏林展映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及柏林主竞赛单元的《Todos os Mortos》(暂译《所有死者》)《Volevo nascondermi》(暂译《我想藏起来》)《도망친 여자》 (暂译《逃走的女人》);还有打有“戛纳2020”标记的《野马分鬃》及《本気のしるし》(暂译《真心的符号》),还有今年威尼斯地平线单元的热门华语片《不止不休》,来自“威尼斯日”的《妈妈与七天的时间》,以及《Китобой》(暂译《捕鲸男孩》)《Oaza》(暂译《绿洲》)等外语片。其次是将真正意义上抢到全球首映权的优秀作品带给观众,其中比较热门的影片有《汉南夏日》,以及曾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的《八月》的导演张大磊带来的新作《蓝色列车》。除以上类别外,平遥还带来了血统纯正的“平遥系作品”:《伊比利亚的派对》《荒野咖啡馆》《他与罗耶戴尔》这三部作品,都在去年平遥的创投和 WIP(发展中项目)里亮相,并在今年以成片的姿态正式进入了影展的大舞台。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