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八百》重归银幕: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一个端正的特写都没有

一个普通人,有不为国牺牲的自由。而真正值得你爱的“国”,也不会迫你为它牺牲。

《八佰》电影剧照。

《八佰》电影剧照。网上图片

特约撰稿人 贾选凝

刊登于 2020-09-01

#抗战#国军#电影审查#中国电影

姗姗来迟的《八佰》与观众得见并不容易。这部原计划作为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的电影,因为“技术原因”不但取消了开幕放映,更随即宣布撤档。其后的漫长一年里,《八佰》“究竟何时能看到”以及“还能不能看到”一直是个谜,几经辟谣、推迟了整整一年又一个月、直到今年八月二日才宣布定档的《八佰》,作为中国疫情之后最吸睛的“大片”,更将院线合作模式分成传统分账、缴纳保底费用和一次性买断三种。这也无形中意味著许多四五线城市的小影院很可能因无法缴纳保底费用而不会上映该片。

去看《八佰》之前,我几乎毫无期待。点映短短几日,该片已经从豆瓣开分8.3直降到了8分以下。尤其来自朋友圈、军事迷以及其他各路短评里的不满之意都相当浓烈,我也并没指望有何惊喜。反而是看完之后觉得好奇:《八佰》真的有那么差吗?是同温层的期待太高还是我的期待太低?

拉抬中国电影复苏热度

国军拼死相护的青天白日旗连个端端正正的特写都没给(也不能给),给的镜头都暧昧囫囵遮遮掩掩。

经过梳理,发现舆论讨论里,对《八佰》的负面评价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四种方向。

首当其冲的是军事迷和考据派最为愤慨的“不尊重史实”——小到日本骑兵不可能在巷战里出现,大到“杂牌军”不可能被派去驻守四行仓库,都被一一吐槽。不过影迷们对此倒是相对宽容,毕竟《八佰》不是淞沪会战纪录片,与历史事实有所出入进行了加工虚构也再正常不过,如果仅凭这一点去否定整部电影很没意思。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