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离散风物深度

香港食职人在台中:移民后,我们误判了台湾的甜度吗?

离开四季酒店的米其林西饼师夫妇,一对坚持香港味道的母子,都移民台中开起食店。后者店名煲底,大家一聊都会哭起来⋯⋯

Cat和Cedric(左) Kenny 和 Katie(右)移民台湾,于台中开店。

Cat和Cedric(左) Kenny 和 Katie(右)移民台湾,于台中开店。摄:李昆翰/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伍淑娴 发自台中

刊登于 2020-10-13

#离散#台中#香港味道#香港移民潮#移民

几乎每一代香港人都藏著“移民”的DNA,而过去两年,香港移民潮再起。这一波移民潮中,离开香港移去西方国家的人与从前一样不少,但近在咫尺、语言文化喜好都相近的台湾,也成为这一次港人的热门移民地。据台湾移民署统计,2019年香港移居台湾的人数约为5800多人,而2020年截至4月,已有2400名港人来台,平均每月近600人移入,创下数字新高。

决心搬离出生地,本就是一场冒险,失与得皆难预料。关注来台港人移民,这一次我们在台中相遇了两个流散与味道的故事——食职人在台中,他们是放低香港荣耀的米其林西饼师傅夫妇;也是靠一双手、一个汤锅养起一头家的“煲底”食店母子。

Kakes Patisserie的精美西饼。
Kakes Patisserie的精美西饼。

Kakes:香港四季酒店西饼师找寻台湾甜

“我也有误判,本以为台湾人能吃甜,结果顾客嫌甜度太过,才逐步减糖。”

一进门,Kenny 上前招呼也是香港来的记者,语气态度有点生硬。听到是来做访问的,表情才放松下来——通常被访者一见记者就紧张,他刚相反,记者来了,倒显亲切——他乡遇故里,就是这样。太太 Katie 随即过来,她裹着护腕,明显是劳损,跟丈夫一样一身专业西厨制服。二人站在不大不小的开放式厨房里,各自为政,静瑟和谐。六都之一的台中,是小俩口全新落脚地,说是“全新”,因这儿不止是新的工作地方,更是对他们来说新的国度,新的家也在此建立。

二人英文名字都是 K 开头,蛋糕店索性将“Cakes”变成“Kakes”,要来跟新世界 say hello!Kenny 和 Katie 都是西点厨师,在香港四季酒店工作时,曾获米其林三星荣誉,照理前途光明灿烂,可他们要的不是工作、工作和工作,而是很多现代人早就放弃的东西——梦想。

“在香港做烘培的,大部份从入行开始,就会很想终有一天拥有自己的店,经过那么多年忙碌,是否还坚持梦想呢?每个人不同。”Katie 直言,移民前只来过台湾旅行一次,但当看到现在的店,马上决定跟先生来闯,“如果想太多,可能什么事都做不了。”Kenny 比较务实,也曾考虑新加坡,只是“移民条件太辣,单是投资已要求1000多万港币或专业资格,厨师又不算!后来我发现台湾的甜食文化很成熟,改变主意来台。我来过两次,觉得台北太像香港太快太急,台南太热,最‘大路’的想法就是台中。”

Katie在蛋糕店内工作。
Katie在蛋糕店内工作。

“香港十几年前才有的邻里人情,没想到这个年代还能感受得到。”

二人受训于五星级酒店,这里表面梦幻,内里煎熬,每天开工16小时从早到晚,双手似马打不停开动,“一场晚宴,从一开始就要准备,甜点又是最后一道菜。所以,我们是最早到场,最晚才离场。”

现在自己当老板,时间自主,“来台中只想找回一种节奏慢一点的生活。”挺着台中西区每月二万多台币的租金,他们接下前店家也是烘培教室的地方,只消多买两个冷藏柜,1月签租约,4月就开张了:“朋友告诫我,若想找全新地方,租金很贵,更要重新安排水电配置,可要花上十几万,这就 over budget 了。”自己的店,要省钱,就要亲力亲为,学营销、学拍照、学修图,还有“台湾的熟客跟我讲,我们真的不懂 serve 别人,哈!努力学习中。”为了摸索台湾人口味,他们还特意抽时间光顾本地一些知名餐厅“探路”,“我也有误判,本以为台湾人能吃甜,结果顾客嫌甜度太过,才逐步减糖。”

其实,最令 Kenny 头疼的,是食材的寻觅。香港烘培材料,大部份采用进口货,来到台湾,因要缴纳关税,任何进口产品都很贵,有时候,就连有钱也不一定买到原用的东西,“这关乎台湾食物法规,抓得很严,尤其是进口货,譬如香港很容易买到 NH 果胶,这边不得进口;又如抹茶粉,同一个品牌,不同等级有些成份超标了,也不能进口,无疑这是为了保护本土相关产业而将规范提高,但我得要重新寻找替代品。”

现在,他们每星期五、六、日提供 walk-in 服务,星期二、三是公休,很悠闲吧?“这是‘假公休’,要开工的,始终只有我们两个人,一接到 order 就要回来。”当初,Kenny 一心只做外食,没多花钱装潢店面,也没有“walk-in”,可是接二连三有客人要求堂食,他才买来一张小桌两张高椅充数,店内没有“打卡位”,生意全靠人传人带动。

 Kenny 在蛋糕店工作。
Kenny 在蛋糕店工作。

“大部份台湾人都很 nice。只是他们做事比较一板一眼,处事依循一个方向/潮流去做⋯⋯其实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颇高的,为什么不大胆求变呢?”

平淡生活,被台湾人泛起涟漪,“台湾人真热情,有客人才来第二次,就请我们吃东西,大家更成为好朋友。”凭着一家店,感受到台湾最有名的:人情味。“香港十几年前才有的邻里人情,没想到这个年代还能感受得到。我本身没有台湾朋友,反而是一些香港朋友的台湾朋友,一听到我来了台中,专程从大老远开车过来光顾,很感动。”

行动支持他们的,不止亲临惠顾,台湾朋友更体谅老板和老板娘二人的国语不灵光,大家半听半猜也能聊上大半天,“大部份台湾人都很 nice。”只是,“台湾人做事比较一板一眼。我们的蛋糕样式,很多台湾人都说从没见过,这正是因为他们处事都依循一个方向/潮流去做,法式啦!传统啦!大家 copy 过来,换个口味就算,其实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颇高的,为什么不大胆求变呢?”

“有一位客人曾跟我说,好喜欢港式蛋治(鸡蛋三明治),我说这太简单,教你啦!对方死不肯学,‘出去让人弄给我吃就好了。’可见他们是知道可变可改的,只是不愿意去做。”香港人懂得变通,全因生活没保障,社会福利薄弱,竞争却大,消费又高,每人只好扭尽六壬以求保住饭碗,这是香港人的悲哀。“台湾人知足。加上他们很多自置店铺,没有租金压力,就毋须那么拼搏了。”

Kakes Patisserie的精美西饼。
Kakes Patisserie的精美西饼。

开店才半年,对于未来,二人未敢抱太大期望,只想营运上了轨道,多请一位工读生帮忙顾店,他们腾出身来开班授徒,“有些顾客爱吃甜品,懂得比较,就知道我们价钱合理,基本上,我们材料成本跟香港一样、甚至更高。开班教人,是希望让大众更了解一件蛋糕背后的心思,并不是大家想像中那么容易做到的。”没有一刻停下来, Kenny 说,“我完全认同香港人真的很勤奋。”Katie 心水清,“是生意还未去到好满意,还未赚到生活费,才不能随便停下来休息;不过,看着事情慢慢进展中,很开心。香港打工,不会觉得上班等于生活嘛!但在台湾,我在工作,同时感到这已是我生活的一部份。”

香港大环境决然改变,前路仍然迷惘,所幸身处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二人一条心,“有时很任性,故意一天直踩14小时拼命做做做,只为了接下来可以安排两天连假去宜兰或台南小旅行,这种生活,如果换在香港开店几乎不可能。现在是有一种小幸福。”

“我们是香港人,永远都是香港人。”

说得凉薄一点,他们刚好赶在香港“反修例”发展得最炽烈、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之前到站台湾,是揑一把汗的幸运。可是,跟大部份在台港人一样,每天看着揪心的新闻,大家只有愤怒,只有无奈,何况家人还在彼岸,怎能放心?“这段时间香港疫情反复又严重,我们还能去旅行。眼看他们就连逛个街、吃个饭都没地方,有些更要站在路边赶吃午餐,汗流满身⋯⋯真的不忍心将玩乐照片放上网分享!(反修例)整件事很平行时空,如果我还在香港,还可以骂,感受更直接,现在人已在台,感到非常无力!不知道可以做什么!”

而一旦 Kenny 知道朋友有意来台生活,便会倾尽所知为对方提供资料,只是“每次听到朋友说一些羡慕的话,我们只会加倍内疚。”Katie 说。

经一事长一智,香港人定要靠自己走出困境,台湾人亦然,“台湾仍然顶得住,没办法想太多,早两年不也是没人想过香港会变成这样吗?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得到国际更多声音支持香港、支持台湾,这要比去想香港台湾如何靠自己撑下去更加重要。”

将自己生命的舞台重置,人生路程转线,需要莫大勇气,前路有待开发,目下的身份认同才是自我价值的最真实反映,“我们是香港人,永远都是香港人。”

[WOW FACTOR]Kakes:岂止豆花?

Kakes Patisserie豆花蛋糕。
Kakes Patisserie豆花蛋糕。

米其林厨师的厉害之处,不止技术,更要创意。双K把上述两项条件带来台湾,曾经创作过一款豆花蛋糕,也是他们首次拿台湾地道美食作题材,终于嬴得顾客惊喜赞赏,客制蛋糕的订单亦随之而来。“大家都说从未见过这种花样的蛋糕,可能对于台湾人来说特别有感情吧!” Kenny 说。豆花蛋糕仿佛开启了 Kakes 的创作灵感,继而推出薯条、炸鸡、鸟居、菠萝油、鳗鱼⋯⋯对!全是客制蛋糕,全都让人觉得⋯⋯疯了!至于口味,由于是客制,尽量配合客人要求,Katie说:“客人要求抹茶味,我们再帮对方配上香草、日本柚子等,感觉更清新。如果客人喜欢巧克力,我们就做一款浓醇巧克力蛋糕,还会加上覆盆子、柠檬、荔枝、草莓、凤梨等时令水果,感觉没那么腻。”

Cat和Cedric在台中的街头。
Cat和Cedric在台中的街头。

煲底:台湾人不喝老火汤?我煲来请你喝好吗

“刚好看到理工大学和中文大学被警方包围的新闻,大家随便一聊都会哭起来,最后我决定取名‘煲底’,也是一种表达,一种发声⋯⋯”

香港人爱喝老火汤,一煲汤,足料炮制动𫐄一个半至两小时熬制,端上桌,不止味蕾尝到汤的甜,汤的香,同时间,心肝脾肺也都像被一股暖流覆裹着,厚实的感觉直渗心窝。Cat 当妈的心情,几乎每天都煲汤,以前,用汤来抚慰家人,现在,用汤来安慰同是身处异地的亲朋,和陌生人。

能做的,就尽量去做。这是来到台湾创立港式茶餐厅“煲底”之后,Cat 体悟出来到的想法,也引领着她和儿子 Cedric 勇敢走向前面充满未知和期盼的路。

“每个人都跟我说,台湾人不大喝汤,不要卖啦!那么,如果台湾人不愿意付钱喝汤,我就送你一碗吧!我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食物!这是我的坚持。”从未开过食店的 Cat在香港时,就是寻常在职妇女,在一家NGO从事文职工作,假日喜欢宴请亲朋回家作客,一个人负责十几人一大桌的菜肴。今年1月,投资移民来到台中西区开餐厅,被她形容为“很 magic”的身份转移,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做出香港式的家庭菜饕客。Cat 原是为了儿子 Cedric 决定移民,却意外造就自己开创另一番事业。

Cedric在店内工作。
Cedric在店内工作。

“有些台湾人一边看着《铿锵集》,一边哭,也有妈妈跟小朋友解释香港警察的行为。”

Cedric 从小就是“巴士迷”,家中收藏一切关于巴士的精品海报模型,中学毕业后独个儿去美国念大专的Global Study,“自己很想留下,也想把家人接过去,但父母不太适应⋯⋯”毕业后,Cedric 直接回流,还好选择了回港,才能完成人生第一个梦想:成为香港城市巴士公司最年轻的兼职司机(大概也是香港最年轻巴士司机吧!)为了梦想,他不怕每天清晨便要摸黑出门,开早班车,不怕每天十几小时工作,看尽各式各样人种和人脸,只消一坐上司机座位,一股满足感便能击退所有困难。

可是,part-time 终归 part-time,Cedric 对于巴士的热情,父母看在眼里,却不能认同他以此当作自己的未来。两代人两个想法,唯一双方都支持且很快就达成协议的,便是离开香港,触发点是2014年香港的“雨伞运动”。

这场运动有多震憾?对于一个从来都是“利”字挂帅的香港来说,等于掷下了一枚重弹,炸开了社会不公义,也炸醒了无数家庭,投弹的,正是当年一群年青人。“说真的,我对香港没信心!‘雨伞’开始便有这个感觉,好怀疑香港是否还适合儿子未来发展?当时我已四十几岁,还要营营役役一辈子?能有别的选择吗?”Cat 愈想愈觉得不对劲,却不知移民从何谈起!

煲底的港式奶茶。
煲底的港式奶茶。

“所有汤料都是香港带来的,冬菇也是。台湾冬菇跟香港的味道不同,口感太薄。我想做香港人日常食物,不想太过迁就台湾人,否则,我就不是港式餐厅。”

Cedric 说:“美国未必适合家人生活,我便想起台湾。以前,她(妈妈)很抗拒台湾,感觉某些地方有点落后之类,但我很喜欢,当看完杜汶泽的《走佬去台湾》(杜汶泽2018年5、6月拍摄的电视节目,内容是重游杜曾在台湾流连过的地方,及了解分析台湾生活与移居可行性),更是心动。”终于2018年,Cedric 自己动手找资料办手续买机票,来台湾去移民署,不求他人,敲定台中。“台中只比香港稍慢一点点,大家等公车时,车门未开已准备举步上车,很像我们!”Cedric开始思考,投资移民计划书上“投资事业经营项目”一栏该怎样写呢?“我本想开一家香港巴士(公车)精品点⋯⋯”还没讲完,妈妈插上来,“这很难维持生计,只有吃,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最易入手。”随着餐厅“煲底”诞生,Cedric 也拿着美国大专的成绩去报读逢甲大学,上课兼住宿,餐厅的事,则全仗妈妈一人了。

摆在 Cat 面前的路,只有一条,拼了命看着办吧!台湾做生意不是易事,新手上路更是茫无头绪,半年下来,做过下午茶,不被接受,“台湾人很可爱,当他们认定你家餐厅是做饭食,就不会过来光顾下午茶,他们心目中的下午茶,都是咖啡厅,不是茶餐厅。”Cedric 这样分析。后来也弄过蛋塔、多士,还是不太被接受,“也是因为他们只会过来吃饭,其他不接受!”既然如此,只好专心做正餐,而无论如何,一碗饭的旁边总会配送一碗老火汤,采访当天,是青红萝卜猪骨玉米汤,没有味精,甜渗心肺。这是Cat 的心思,她还拿一碗碗老火汤来跟五湖四海交谊,知母莫若子,“人家一赞她,翌日马上又煲了一个松茸汤给对方喝。”

“这样说很老套,但我真心觉得‘煲底’能够营运下去,是妈妈的诚意。有时候,我反过来提醒她不要常常不收钱送人东西,我们也要赚钱!”言犹在耳,Cat 一听到香港朋友的儿子患上湿疹,便跑去厨房拿来一支凉茶给人,免费的。

摸着石头过河,最能用来形容母子俩的心情,厨房小小头绪多多,“人家一听就知我是香港人!还好邻居照应,台中又多香港人,愈讲(国语)就愈不怕。”Cat自命最能付出的,是无比耐性,是韧力。“所有汤料都是香港带来的,冬菇也是,台湾冬菇跟香港的味道不同,口感太薄,封关后,我叫老公帮我寄过来。我想做香港人日常食物,不想太过迁就台湾人,否则,我就不是港式餐厅。”

“最初我做过一个香菇滑鸡饭,台湾人觉得乏味,我改成炆(编注:即焖煮),他们就很喜欢。”Cedric说妈妈不是固执,只是不想被人牵着鼻子走,按照她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人家不爱,宁愿重新再做别的东西款客。菜式可改,口味可不能,异地寻味之旅,除了冬菇,还有“酱油没有李锦记或淘大,前前后后买过几十个台湾品牌的酱油来试,味道都不一样,最后我找到唯一一个香港品牌‘冠益’,生、老抽都有,可是生抽还是不够味,我将它再煮再调,用我的方法把它调回香港味道。”

Cat 的用心,终被一个网路部落客公开赞赏,生意亦被扭转过来,“现在我煮菜的压力很大,就连烤烧肉也要每隔5分钟检查一次,很神经质,就是怕看了文章过来捧场的顾客,吃得不够滋味,怪罪下来,‘煲底’不用再做下去了。”

Cat和Cedric在店内工作。
Cat和Cedric在店内工作。

“酱油没有李锦记或淘大,前前后后买过几十个台湾品牌的酱油来试,味道都不一样,最后我找到唯一一个香港品牌‘冠益’,可是生抽还是不够味,我将它再煮再调,用我的方法把它调回香港味道。”

“赚钱是其次,最开心是我在这儿认识太多新朋友了。”Cat 性情中人,每个光顾的客人,只消能够聊上几句,她都会主动留下对方联络,日后问候寒喧,好捉紧得来不易的异地情谊。

台湾的邻里人情味浓,Cat 终于亲身感受到,“刚开始,隔𤩹陈太太看我们的店迟迟未开幕,很担心,每天煮饭给我们吃,又带我去菜市场买菜,她直把我当作女儿看待。”眼红红的 Cat,更感恩身边被一班同乡同路香港人包围着,隔一条街外的蛋糕店 Kakes,店主夫妇若是工作晚了,会过来吃她的面,喝她的汤,甚至借宿一宵;访问当天,也有几个香港朋友忙进忙出,一街之隔的“此木二水”老板也在,全是义务的。

异地遇见同乡人,感觉是很奇妙的,何况大家同样关心港务,围炉一起,话题说不完、骂不完。正如餐厅名字。自从“反修例”以来,香港人许了一个愿,叫做“煲底之约”,大意是指一众抗争者约定在抗争成功之后,大家去到金钟立法会综合大楼地下示威区(俗称“煲底”),脱下“猪嘴”(防毒面罩)和口罩相认,一同庆祝。血气方刚的 Cedric 很感叹,“香港人和台湾人一样,通常不大想把个人政治立场放在营商之上,我妈曾想过好几个店名,甚么‘休息站’、‘巴士站’啦!我都不满意。那时候,刚好看到香港理工大学和中文大学被警方包围的新闻,我们大家随便一聊都会哭起来,最后我决定取名‘煲底’,也是一种表达,一种发声⋯⋯”

“反正她会煲汤嘛!我们又想弄鸡煲,这名字也对路吧!”台湾人明白吗?“他们会来问我是否做煲仔饭?!”年轻冲动不碍事,赤子之心最珍贵,原本妈妈主导的访问,一刹间,变成 Cedric 独白,“对于香港事务,有种无力感!改名之初,还会担心被人质疑我们拿餐厅名字混水摸鱼,‘抽水’兼吃人血馒头,但想深一层,我来到台湾,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发声,从餐厅出发告诉台湾人,究竟香港发生什么事,这也是一种文宣。”

其实,餐厅不算大,只放得下四、五桌吧!可是每一桌都面对着一部大电视,一直播放香港新闻,或者《铿锵集》这类时事节目,“有些台湾人一边看着《铿锵集》,一边哭,也有妈妈跟小朋友解释香港警察的行为。”主动把香港局势带到台湾朋友面前,也是拉近两地文化思想的一个举措,曾经有人来问他们,鳯凰卫视是不是香港的电视台,Cedric 马上解说,这是中国内地设立分公司的电视台,并不是香港人的电视台。妈妈敌气同仇,“在香港,不会无缘无故去跟陌生人建立关系,来到这里,是我们的新家,也可以是大家的家。比如很多来台念书的大学生也喜欢过来,我的角色就像一个妈咪,晚上即便关门,他们还是可以过来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让他们也有个家,我好爱这种感觉。”

“在香港,不会无缘无故去跟陌生人建立关系,来到这里,是我们的新家,也可以是大家的家。”

[WOW FACTOR ]煲底:豆腐火腩饭

煲底的手工脆皮烧肉饭加老火汤。
煲底的手工脆皮烧肉饭加老火汤。

访问之前,收到 Cat 的电话,告诉当日午饭有“男人的浪漫”,着我早点过去品尝。这道原是家常菜豆腐火腩,以前的主妇最怕浪费食物,会将前一晚吃剩的烧肉加酱汁和豆腐炆过,当作新菜上桌;后来变成茶餐厅上菜,全因汁多肉多饭也多,美味又裹腹,深得吃力无穷的男人的喜欢,因此而得名。Cat 弄烧肉也跟足传统方法,疏针透彻才拿去烤,还有她的拿手好戏——老火汤,再配合不同季节,不同餐单,广东人的养生之道可窥一二。

欢迎光临端传媒小吃店!

1月5日至2月7日,《好久不见,想点什么?——台港连结的廿道料理》于香港诚品铜锣湾店 9F 开展。展览期间设有限定订阅优惠,精选了20篇台港主题文章免费开放阅读,欢迎你阅读、分享,来一趟台港文化深度游。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