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昌西:收紧中国籍记者签证,无助于美国对抗“大外宣”战略

无辜的专业记者受到牵连,而中国宣传机构的成果丝毫未损。

2020年5月11日,美国白宫一个记者会中,记者向总统特朗普提问。

2020年5月11日,美国白宫一个记者会中,记者向总统特朗普提问。摄:Brendan Smialowski / AFP via 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20-05-27

#昌西#中美关系#微信审查#评论

本月初,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一则消息:自2020年5月11日起,国土安全部将会收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持有者所提供的记者签证。此前,授予外国媒体雇用记者的记者签证并没有时限。只要该名记者没有更换雇主,那么其申请的记者签证将会一直有效。而在新政之后,此类记者签证的时效将缩短到90天,90天后,将会改为“有机会”可以续签。值得注意的是,持有香港与澳门特区护照的新闻从业人员并不在此次限制之内。

此次美国针对媒体签证的调整,是自2020年以来的第二次重大改变。此前,美国将新华社、CGTN、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等五家中国官方媒体列为“外国使团”,并严格限制他们的活动与雇用人员数量。与此前针对“党媒”的政策不同,这一次,美国政府针对的却是以国籍划分的限制性政策。

与这些限制性政策相应的,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在限制媒体记者的持续升级的对抗性行为。中国外交部5月11日的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将美国政府的最新政策称之为“错误做法”,并认为这是对“中国媒体政治打压的升级。” 在发言中,赵立坚要求“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否则,中方将不得不对美采取反制措施”。

无辜受伤的一群“隐形人”

不过,在这起冲突当中,最为受伤的恐怕并不是中国的党媒,而是使用外国记者签证雇用中国籍记者的非美国媒体。在政策被公布后,主要成员在外媒工作的中国非虚构内容从业者团体Chinese Storyteller发布了标题为“没有国家接纳中国籍记者”(No Country for Chinese Journalists)的特别版公开信。在这封由新闻行业一线从业人士联合撰写的公开信中,提到了目前因签证问题可能在事业中受到影响的从业者,以及由于此类变化,在职业道路上将会受到重大打击的新闻系学生。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