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性/別

“中山模式”:一次内外受困的性平教育实验

传统性别文化和不断加重的政治打压,是中国性平教育版图中两座难以逾越的山头,挑战权威的性平教育要如何破冰?身处敏感地带的性平教育又如何在现存体制中生存?

插画:Rosa Lee

端传媒实习记者 谢袆旻 发自中山

刊登于 2019-07-19

#性平教育

“TA哭了,大家刚想要和TA说话,TA就哭了。TA在很多人面前哭了。TA是男生还是女生?”

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女生!”,老师却将谜底揭晓——当众哭泣的是与奥运会金牌失之交臂的游泳健将孙杨,女生爱哭是典型的性别刻板印象。

这是广东省中山市性别平等教育(以下简称“性平教育”)的课堂现场。1月中旬,“广东将在全省开展性平教育”被官方评选为“2018年度性别平等新闻事件”。与之一同当选的还有“娘炮误国引发社会热议”、“‘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言论遭批评”、“未成年‘女德班’屡禁不止”。这些直指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讨论,似乎在为蜿蜒行进的性平教育作注脚。

未能入选的清单里,是众多平权运动受打压的事件:高校Metoo受阻、“女权之声”被封禁、微博清查同性恋内容、“性别教育中心”遭关闭……等等。目睹平权受挫的NGO工作者商如月说,“对民间团体和运动的打压与官方的性别平等行动不矛盾,反而恰恰是一体两面,将性别平等工作的主动权和正当性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