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六四·三十年六四周年

六四舞台庄梅岩:我们不能不做,香港人不会习惯那种没自由的生活方式

“直至来到第三十年,才终于觉得是时候要做点事——并不只是因为事情经过长年的沉淀、人生经历多了、心态转变了等,而是因为社会也变了,变得愈来愈扭曲。”

《5月35日》剧照。

《5月35日》剧照。摄影:Cheung Chi Wai

特约撰稿人 陈喜艾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9-06-02

#《5月35日》#六四舞台#六四30年

5月31日晚上,由编剧庄梅岩及导演李镇洲拍挡操刀、讲述八九六四的舞台剧《5月35日》正式公演。经历干扰、恐吓、观众反应越来越冷淡,主办单位“六四舞台”在六四三十周年重振声势,门票开售三小时已售罄,剧团成立十年以来,首次加场。

演员谢幕后,掌声一度长达半分钟,几乎没人离座,留下参与演后座谈会。有人问庄梅岩,演出前曾受到干预是什么回事,她没有说来龙去脉,但说了另一件事——首演当天早上,她在微信收到曾访问的难属传来一张花束照片,她想,花束该是对晚上演出的祝福,于是以一个微笑表情符号回应了。“这种交流很隐晦,我其实并不习惯。我们香港,仍有自由,我们真的要好好珍惜,我们现在是方寸必争,势力是有如坦克车般来。我们日常工作的确很忙,但这些事我们不能不做。我们香港人,是不会习惯那种没自由的生活方式。”

《5月35日》剧照。
《5月35日》剧照。摄影:Cheung Chi Wai

2014雨伞运动之后,香港政治气候急转,游行人数锐减,六四烛光晚会在出现“行礼如仪”的批评、学生团体如学联及八大学生会表明不参与之下,越来越冷清。但这一晚,在剧院里面看,香港人对六四的热炽,似乎从来没有冷却过——座谈会之后,场外水泄不通,排队购买剧本和纪念品的人龙,挤满大堂与楼梯;“你们捐多少?”一个中年女人拿著500港元纸币,问身边两个同样拿著500元的朋友,一个是婆婆、一个双手撑住拐仗。

看著十年来反应最热烈的场面,受到鼓舞的监制列明慧,整晚在舞台前后打点,充满干劲。但她没有就此忘记了这年头的风高浪急,在台上致谢时,一贯的沉稳冷静:“我是前线医护,目睹过有病人在临死前的确会好像康复一样。今日的六四舞台这样精神奕奕,我也不知道这是否回光反照,每一年,我们都当是最后一年演出,全力去做。”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