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

汶川地震11年后,地震预警技术为何仍未普及?

“当时如果有预警系统,就能为北川、青川等地抢到几十秒的逃生时间。”11年后,民间机构跑在了政府前面,却陷入了“谁有权发布预警信息”的争执。

官方数据显示,地震死亡人数占中国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2%。图为2008年川震遗址漩口中学门前,其中放置两块巨石,分别写上地震发生的日期及用时钟显示发生的时间。

官方数据显示,地震死亡人数占中国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2%。图为2008年川震遗址漩口中学门前,其中放置两块巨石,分别写上地震发生的日期及用时钟显示发生的时间。摄:林振东/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张光辉 发自成都

刊登于 2019-05-12

#汶川地震#地震预警

汶川地震11年后,对于和地震为邻的许多四川人来说,早在2007年就被日本普及应用的地震预警技术,依是一个新鲜事物。

2019年5月2日15时57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4.5级地震。一张电视画面中出现地震预警信息的照片,火速成为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台网中心速报微博下的热门留言。

这是一张让中国地震局颇有些尴尬的照片。照片中,距离震中100公里外的德阳市所收到的“震感轻微”的预警信息,并非来自中国地震局,而是由民间机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下称“高新减灾所”)发出。

发展地震预警技术,是中国在汶川地震后反思其“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一环。地震是中国的“众灾之首”。官方数据显示,地震死亡人数占中国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2%。中国大陆国土面积58%以上、将近55%的人口处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震高风险区,震灾风险远高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