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潘源良生炒广东话音乐会:想想什么是你珍惜的,总会为它找到办法

创作本应自由,但今日香港,为何创作会被卷进那些议题里?这局面其实有一点伤感。

潘源良。

潘源良。摄:林振东/端传媒

特约作者 陈子云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9-02-09

#潘源良#粤语#香港

可以hea的话
不会郁
假使三张几
哪怕登陆
偏偏世界话变就变
就算点悭点搏点积蓄
钱都会缩……

——《谁明大叔心》,潘源良

听来有点熟悉,昔日王杰演唱《谁明浪子心》,声嘶力竭道出浪子独行孤寂,但昔日的“可以笑的话/不会哭”,如今却变做“可以hea的话/不会郁(不会动弹)”。两个版本同出自填词人潘源良手笔,历经香港流行乐顶峰年代,潘源良人称“浪子词人”,如今自己改自己作品,浪子变大叔。这首《谁明大叔心》,是“潘源良生炒广东话之有辣有唔辣”音乐会的首波主打二次创作歌曲。己亥新春,这场十分特别的音乐会将于2月15至17日在香港艺术中心和观众见面。

音乐会创作者众人,三位与我们见面,交集既非浪子亦非大叔,而是音乐和粤语。主创潘源良自不必说,代表词作横贯粤语歌黄金年代,兼擅编剧与导演,以及体现粤语激情的体育旁述,新片《圣荷西谋杀案》预计年内上映;今次的琴手黄仁逵,香港电影金像奖美术指导与编剧,在港参与1970年代运动后求学巴黎,四十年来是香港文学界、艺术界、音乐界交集人物;Edmund Leung,独立音乐创作人,近年人气乐队“The Interzone Collective”主脑,潮流乐器Handpan在香港的大力推行者。

“我们想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曲,表达今时今日的感觉”,音乐会这样对未来观众说。旧曲翻唱,听众并不陌生。潘源良1980年代出道,当更熟彼时“翻唱”之流行:张国荣、梅艶芳、谭咏麟等皆有不少作品改自日本流行曲。另一方面,在地粤语入歌来针砭时弊,早自许冠杰、黎彼得等人1970年代已如此。由此看来,今日一场“二次唱作”音乐会,实隐含了粤语流行曲两种传统。

重要的是能给要处理的议题带来“更多值得思考的角度,接触不同层面的人”,而非很简单的政治取态。

Edmund Leung。
Edmund Leung。摄:林振东/端传媒
Tommy Ho。
Tommy Ho。摄:林振东/端传媒
Rita。
Rita。摄:林振东/端传媒
潘源良。
潘源良。摄:林振东/端传媒
黄仁逵。
黄仁逵。摄:林振东/端传媒

一件事你珍惜它,自会有办法

音乐会名“生炒广东话之有辣有唔辣”,借用粤菜“生炒”名词,要将材料全倒入锅中大火快炒,演出或将集合最多议题,从自况拉伸至全社会。潘源良谓在众人熟悉旋律中由自己改编歌词,粤语九音,歌词难做,但词人技艺有保障。面对时事瞬息万变,胜在快而狠而准。他笑言若音乐会临近之际发生大新闻,也会考虑改动歌单,即时改编歌词回应。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