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卡萨布兰卡的中国梦:现代摩洛哥的虚幻与真实

过去,美国客怀抱着对电影《北非谍影》的幻想;如今,中国旅客揣着三毛的《撒哈拉岁月》来到这里。

以这个北非重镇为名并作为二战故事背景的经典荷李活电影,事实上摄制队从未踏足非洲,一切均是美国梦工场在戏棚内的魔法。图为 Rick's Cafe。

以这个北非重镇为名并作为二战故事背景的经典荷李活电影,事实上摄制队从未踏足非洲,一切均是美国梦工场在戏棚内的魔法。图为 Rick's Cafe。摄影:邱汛瑜

特约撰稿人 邱汛瑜 发自摩洛哥

刊登于 2018-12-27

作为摩洛哥的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的一切有点疑幻似真。在电影《北非谍影》以前,这个城市对西方而言彷佛不存在,往后也不见得真的存在——以这个北非重镇为名的经典好莱坞电影虽然家喻户晓,事实上摄制队从未踏足非洲,一切均是美国梦工场在戏棚内的魔法。但不管如何,美国编剧协会将它列为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它所建构的一切已经成为世人,特别是美国人对卡萨布兰卡的印象。

我在 Rick’s Cafe 啜着价格媲美五星级酒店的可乐汽水,消一消北非的暑气,浑然不觉时已入秋。这家酒吧与电影中男主角开设的酒吧同名,用尽方法想要让影迷一偿在此与英格烈褒曼重遇的宿愿。看看悉心装潢的餐厅酒吧,店内陈设着华丽的摩洛哥木家具,各处用心地挂上所有与《北非谍影》电影相关的海报、旧照片,显眼处的挂墙电视反覆播放那一部著名的黑白电影,努力散发出那段轰烈爱情的魅力。坐在酒吧高椅的中国旅客,显然对这如时空穿梭般的体验十分兴奋,兴冲冲的以英文询问酒保,这是否便是电影酒吧原址所在?西装笔挺的酒保板着脸顾左右而言他,似乎不好意思明言,这里只是一个热爱摩洛哥的法国商人抓着商机所开设的同名宝号。

我有点好奇卡萨布兰卡,或摩洛哥,在法国人到来插足之前的模样。法国在1912年至1955年对摩洛哥的殖民统治虽已结束,但法国和西方社会的影响仍处处可见。不但法语在这北非国家极为流通,在异色的马拉喀什或其他沿海城市,更是随处可见渡假旅游的法国人——显然“殖民”正以另一种形式进行。旅客更爱马拉喀什的异国风情和华丽建筑,拥有连接国际航班的卡萨布兰卡,往往只是深入摩洛哥冒险之前的交通中转站。

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
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摄:David Cordova/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中国人在卡萨布兰卡

当在马拉喀什仍然到处见到赶驴车的人,面对卡萨布兰卡车水马龙的现代化情景,的确有点反应不过来。卡萨布兰卡虽然只是多数人心目中的中转站,却比我想像中更为美丽——除了游客必到的宏伟 Hassan II Mosque 清真寺,法国人在30年代所建的 New Medina 市集将摩洛哥传统的杂摊模式结合法式拱门建筑,整齐闲适的气氛,比一般旧城市集更能让人放松感受生活气息;在市中心 Mohammed V 广场,你也可看到法式城市规划所遗下的林荫大道和 art deco 建筑。卡萨布兰卡作为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及北非最大的商业中心,它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商机也明显更为敏锐。我在卡萨布兰卡某间酒店直望大西洋无边海景的咖啡厅,与 Claire 见面——她担任酒店的中国客户关系经理,也是此城首个由酒店开设、为中国旅客而设的相关职位。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