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卡萨布兰卡的中国梦:现代摩洛哥的虚幻与真实

过去,美国客怀抱着对电影《北非谍影》的幻想;如今,中国旅客揣着三毛的《撒哈拉岁月》来到这里。

卡萨布兰卡的中国梦:现代摩洛哥的虚幻与真实
以这个北非重镇为名并作为二战故事背景的经典荷李活电影,事实上摄制队从未踏足非洲,一切均是美国梦工场在戏棚内的魔法。图为 Rick's Cafe。

作为摩洛哥的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的一切有点疑幻似真。在电影《北非谍影》以前,这个城市对西方而言彷佛不存在,往后也不见得真的存在——以这个北非重镇为名的经典好莱坞电影虽然家喻户晓,事实上摄制队从未踏足非洲,一切均是美国梦工场在戏棚内的魔法。但不管如何,美国编剧协会将它列为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它所建构的一切已经成为世人,特别是美国人对卡萨布兰卡的印象。

我在 Rick’s Cafe 啜着价格媲美五星级酒店的可乐汽水,消一消北非的暑气,浑然不觉时已入秋。这家酒吧与电影中男主角开设的酒吧同名,用尽方法想要让影迷一偿在此与英格烈褒曼重遇的宿愿。看看悉心装潢的餐厅酒吧,店内陈设着华丽的摩洛哥木家具,各处用心地挂上所有与《北非谍影》电影相关的海报、旧照片,显眼处的挂墙电视反覆播放那一部著名的黑白电影,努力散发出那段轰烈爱情的魅力。坐在酒吧高椅的中国旅客,显然对这如时空穿梭般的体验十分兴奋,兴冲冲的以英文询问酒保,这是否便是电影酒吧原址所在?西装笔挺的酒保板着脸顾左右而言他,似乎不好意思明言,这里只是一个热爱摩洛哥的法国商人抓着商机所开设的同名宝号。

我有点好奇卡萨布兰卡,或摩洛哥,在法国人到来插足之前的模样。法国在1912年至1955年对摩洛哥的殖民统治虽已结束,但法国和西方社会的影响仍处处可见。不但法语在这北非国家极为流通,在异色的马拉喀什或其他沿海城市,更是随处可见渡假旅游的法国人——显然“殖民”正以另一种形式进行。旅客更爱马拉喀什的异国风情和华丽建筑,拥有连接国际航班的卡萨布兰卡,往往只是深入摩洛哥冒险之前的交通中转站。

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
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