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中美贸易战

制裁中兴背后的芯片战场:后进厂商有可能弯道超车吗?

种种迹象显示,美国这波包括中兴事件在内的技术出口限制主张,核心除了剑指“中国制造2025”外,最重要的或许是围堵中国5G技术的进程。中国等后进国家的厂商要在技术上“弯道超车”,需要什么契机,同时会面对什么困难?

图为半导体制造厂员工对矽晶圆进行质量检查。

图为半导体制造厂员工对矽晶圆进行质量检查。摄:Krisztian Bocsi/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黎班

刊登于 2018-06-06

#美国#中美贸易战#评论#黎班#中国大陆

随着中美在贸易、技术问题上多番交锋,种种迹象显示,美国这波包括中兴事件在内的技术出口限制主张,核心除了剑指“中国制造2025”外,最重要的或许是围堵中国5G技术的进程。5月初,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记者发布会上便已明示,5G技术是特朗普政府的优先发展事项。虽然近期中兴事件有解决之势,但美中两国在5G这个战场上的纷争,看来并不会就此停息。

要准确掌握这波技术出口限制的意义,我们必须对通讯以及芯片产业有基本的理解,才不至于闹出“世界上最牛的芯片制造商在中国”这种笑话(注一)。本次系列文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会以厂商的角度,以两个技术升级的案例讨论新进厂商如何发展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全球市场价值链(注二)当中取得关键地位,进而达到“弯道超车”。而下篇主要以国家为中心,讨论后进国家(latecoming states)如何扶植国内产业追赶先进国;更重要的是,借由过往的经验,可以看到国家引导发展的极限,并能评估中国在芯片产业后来赶上的可能性。

从一手包办到分工合作:台湾厂商打出的格局

首先,任何电子产品从电脑、手机到Wi-Fi路由器等等,当中都有大量的芯片。在一个芯片上,则有数亿个半导体元件,而借由这些元件,计算机可以做出复杂的运算与输出。当商用芯片产业在1970年代发轫之时,大多是以整合元件制造商(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IDM)的样貌出现。也就是说,芯片公司包办了设计到成品制出的过程,而电脑或是电器产品制造商再去购买设计好的芯片,自行组装出售给消费者。

那时候进场的芯片厂商,现在大多是一方之霸,例如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英特尔(Intel)。而随着IBM与苹果相继做出个人电脑,后进国家纷纷想要进入这个成长迅速的电子产品产业。其中,韩国由三星电子领军,垂直式整合国内资源,打造出与Intel等国际领先大厂相比拟的IDM,以及与苹果相抗衡的三星手机。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