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李立峯:“留言区炸裂了,重点在留言!”令新闻机构头痛的读者留言

挪威的公共广播机构NRK在2017年做了一个很有趣的试验,有记者为某则报导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测验,测试读者能否准确说出该则报导的内容,而只有通过测验的读者才能留言。结果是……

数码科技对传媒的众多影响之一,是令到“媒体文本”的边界变得模糊。若集中谈论新闻媒体的话,在过去,一篇报导或评论文章就是一个独立的文本。可是在今天的网络世界,文章加上读者留言,可能才是读者所阅读的“文本”。

数码科技对传媒的众多影响之一,是令到“媒体文本”的边界变得模糊。若集中谈论新闻媒体的话,在过去,一篇报导或评论文章就是一个独立的文本。可是在今天的网络世界,文章加上读者留言,可能才是读者所阅读的“文本”。摄:Jonathan Torgovnik/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8-05-28

#李立峰#评论#媒体观察

在社交媒体上,不时见到人们在推送一则媒体内容时,提醒大家要留意留言。的确,网民通过留言发挥集体创意和幽默感,嘲讽媒体内容涉及的人和事,又或者就着内容“二次创作”,娱乐性甚至启发性有时会比媒体内容更高,故香港有“识睇一定睇留言”之说(编按:类似说法是“重点在留言”、“亮点在留言”、“留言区炸裂了”)。

不过,网民留言有时也可以令人感到郁闷气结。这可以是因为留言者之间情绪化的互相指骂,也可以是因为留言展现了一些根深蒂固的社会和文化偏见。若是政治新闻的话,留言里也可以出现疑似网络水军和五毛党的问题。另外,一些网民可能只看了一则内容的标题或一小部分,就已经留言批评,曲解内容的网络留言并不罕见。

无论如何,数码科技对传媒的众多影响之一,是令到“媒体文本”的边界变得模糊。若集中谈论新闻媒体的话,在过去,一篇报导或评论文章就是一个独立的文本。可是在今天的网络世界,文章加上读者留言,可能才是读者所阅读的“文本”。

有留言的报导,读者评价相对负面?

过去几年,有不少新闻学者着手分析网民留言会否及如何影响读者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学术期刊Journalism Studies在2018年第一期,就刊登了一篇由三名德国学者撰写的文章(注一),当中报告了他们的一个实验研究结果。在这个研究中,被分配到不同组别的实验参与者会阅读同一篇有关大麻合法化争议的报导,不同的是该篇文章下面出现的网民留言。研究者设计了五种情况:一、没有留言;二、留言有理据而措词温和有礼;三、留言有理据但措词情绪化及带侮辱性;四、留言没有理据而且措词情绪化及带侮辱性;五、留言没有理据但措词温和有礼。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