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十论:装备自己,总是对的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图:端传媒设计部

端传媒社群组

刊登于 2018-03-04

#读者十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rongyuchan,回应圆桌话题《假若国家主席任期无限制,中国将会走向怎样的未来?》

我深深地对这个国家感到失望是去年冬天清除低端人口的时候。在此之前我还觉得也许是体制上的不适合等各种现实因素,可当我看到少之又少却又触目惊心的相关报导的时候,我想这下真的坏了。不是“走不下去了”的那种坏,是本身的坏,是自己明明已经在作恶了还要拼命走下去的坏。疏导的方法有千万种,可他偏偏选择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关于连任的新闻刚出的时候,我正和朋友在外面玩,那一瞬间我感觉怒火盖过了我的头顶,我是发自内心的感到愤怒。回家之后我和我爸爸谈起来,我爸说该连任,因为反腐局势下他很危险,也只有他继续做下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反腐。我没和我爸说什么便进了自己的房间,我在想,这的确有一定道理,可这就该是修宪连任的理由吗?这一点一经更改以后会发生什么未来有多少变数他都不管了吗? 怕是是了。

晚上我转发了几条旁敲侧击的博文,越想越生气发了一条“我反对”。早上很早就醒了,不知道为什么是带著愤怒醒的,可能还是接受不了吧。拿起手机一看,我转发的一条东西被删除了,不过也没放在心上,常有的事。到了中午,我发现自己被封号了,不是禁言,是封号。我不能进行任何操作,我可以看别人发送的微博,可当我点进自己的主页时他告诉我账号异常,并且微博全都消失了。那一刻我有些恍惚,我从网络上认识了的那么多人一瞬间就失联了。几个小时前我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顷刻间我就化作一串消失在互联网中的透明代码。

我不知道未来几年会是怎样的,可我真的想要努力学一些东西了。我突然想像求生一样学习一门外语。这片土地我深爱著,可我也恨。

大家努力吧。不要绝望,保持愤怒,追寻自由。诚心祝福你,挨得到,新天地。

2. 绯红杏白,回应圆桌话题《假若国家主席任期无限制,中国将会走向怎样的未来?》

不论是谁,在长期执政后的认受性必定下降,而长期掌握权力的人更会容易恋栈权力,更会为了保持自身对国家的影响力,而不热衷让国家作出的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影响自身权力稳定。这一切都是历史上屡次出现的现象。

在我看来,中国国家的年轻创造力会遂渐消去,又权力不固而会产生更多内部角力的问题。中国复兴所必需的凝聚力,更好可能会一下子全失,因为长期执政让中国人失去了对自身政权所拥有的无形信任。纵使中共说是因时制宜,但没有承诺及明确解释的决定,会让人感觉他没有信用。因此想移民的人会增加是可预见的。但我认为此举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还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终点,似乎是离我们愈来愈远了。

3. Ly_Ann,回应《早报:中共中央建议将国家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从宪法中删除》

这类猜测2017年就有,但是很多人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么露骨。消息出来后,许多青年朋友们纷纷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地转发传播消息,用各自的方式含沙射影地发出牢骚,在群里进行的各式隐晦讨论最后都以“保持理智,小命要紧”这类话终结。大家迅速叉开话题,迅速转移注意,彼此安慰着“没关系的,最多考研政治题多背些书嘛,谁做领导人做多久领导人其实对小民没什么影响呀”“群主当心点,要是有人突然敲门你就跑,千万不要开门”“好好活下去,毕竟以后每一天都是余生最好的一天了”……不知为何觉得十分讽刺。

以后要小心点啦,群里看玩笑说,要登基了,连东厂都开始组建了。以前看阿伦特《极权主义起源》还觉得我囯可能没那么极权、可能还有救,但这种有望成为思想警察的组织都出来了,无不纳罕,都有些伤心。

提案里还有个小修改,一字之差,将“建立**主义法制囯家”的“法制”改成“法治”,其实很值得玩味。明摆着告诉你,我们不需要建立这种制度,它只是统治手段——是方法,不是目的。其他在思想领域做出的改动就不提了,不仅要大力宣传“正确思想”,还加入了严防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人民腐化毒害的内容。看起来我们不少人已经被毒害地蛮深的了(笑)

最后悲观一点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什么、这个囯家会往何处去,大概只能留给后人见证了。睁开眼看,不要忘记——如果这部分历史以后也要成为禁忌,请港澳台朋友们客观公正地替我们记录下来;不过最坏的猜测是,留给你们的时间大概也不多了,还是一起并肩建设中囯特色社会主义的吧(笑)

4. mtbb0618,回应《“抱歉,此内容违反了《规定》”──2017年微博审查回顾》

曾经做过粗略的关于微博著作权的研究。目前国内对于具有独创性的微博是否享有著作权的问题还是给予肯定的,因此我认为,不论自己的微博是否有进行过消费,其实都是具有私人财产性质的。不仅仅是指账号,单条的微博也是如此。

发布的微博如果是涉嫌违规被删便也罢,但最近几天微博大规模的封号狂潮,无预警、无通知,对于被封的账号清空一切,无辜的不无辜的微博一概被删,并且无法再找回。大部分人的微博并没有进行过备份,在大家没有存档的情况对所有微博都一刀切除,完全可能造成财产的永久灭失,并且数量不在少数。

晚上的时候和微博客服通话,问她我的哪条微博涉嫌违规,对方回复他们无权查看、是系统检索到了关键词,我问是什么关键词,他们无法回答。

这也就意味着,微博在依凭一条看不见的标准、说不清的规定,来肆意损害我们的财产。

谁给了微博这样的权利?

恍惚中想起微博更新过一次服务协议,协议里面关于用户对微博享有的所有财产著作权进行了让渡,曾一时在微博引起过热议。

尽管我认为该格式条款涉嫌严重损害我方利益而无效,但这或许也说明,微博至少是从那时候起,就想好了要构建自己的独裁王国。

5. mtbb0618,回应《读者来函:我尊敬的老师与他的公民课,一切以举报作结》

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都是没有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刻板的阅读训练与主流价值观的过分宣扬让年轻人片面地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哪个角色是好人哪个角色是反派,忽略了人和世界的多样性与矛盾性。以致当听到与自己不同的声音时,第一反应不是去思考它、理解它、有礼有力地辩驳它,而是去摧毁它。

这种非黑即白的认知与举报现象何止出现在校园里,每个社交网络上都随处可见。看见自己不一样的评论,就得骂到他和自己保持一致;看见让自己恶心的番剧,先举报了再说。

制度的不接纳是一回事,更让人觉得难过的是有些人自己也缺少包容各种声音的能力。他们拉直了一条标准线,在官方审核之前自己先架起了审查的大旗,要求所有人不能越过它半步,并且坚信自己的绝对正义性。

如何教会中国人包容与思考,是影响之后社会发展的一大挑战。

6. 自芳,回应圆桌话题《红极一时的Sarahah APP下架,“诚实”必然带来伤害?》

曾经有匿名人士将我设置成好友可见的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内容截图发到知乎提问如何评价,因个资泄露导致我收到大量人身攻击言论,还有人肉搜我甚至检举到学校。我遵从知乎政策提交护照和学生证等个资申请,才得以锁定(而非删除)问题。我遵从知乎政策逐条检举,才得以删除涉嫌人身攻击的言论。

但是个资已然泄露,霸凌已然出现,我已然很难信任别人。看到这篇圆桌我泪流不止,我后悔自己从此事中幸存。即使我无力让匿名的网络暴力消失,我也不希望看到下一个权力不对等之下的受害者出现。

...

我认为重点并没有显著差异。文中的案例让我联想到知乎的匿名制度,我的论述重点在于对知乎匿名制度的“有不诚实意图的使用”(会想到这种措辞是因为香港存在“有犯罪或不诚实意图而取用电脑”的罪名)。

我至今无法确认提问的匿名知乎用户是谁(仅仅有怀疑对象),我也很难针对提问中出现不实表述要求提问者出面道歉(甚至连不实表述都是其他知乎用户帮忙修改的)。至于涉嫌言论霸凌我的大量匿名和实名用户(实名用户中又有很多没有用真名以至于无法确定身分)我只能向知乎申请删除言论,难以进行其他维权措施。

如果知乎要求所有提问者和回答者都必须实名,就算有人真的创了小号去提问,问题中针对我的不实表述和回答中针对我和我学校的大量人身攻击言论就可能大幅收敛。

但是知乎匿名制度的初衷在于让提问者和回答者可以自由表述而不用担心被人确认身分,所以问题在于“有不诚实意图”的匿名用户。

7. 论尘,回应圆桌话题《你买到了吗?台湾卫生纸抢购潮,是市场过敏、政府失能,还是资源问题爆发?》

这完全是媒体夸大报导及不断的渲染造成预期心理现象。不然,卫生纸品实则早就都在涨价,何以如今才发生抢购潮?如果有真正在关注卫生纸品价格与促销周期的人,就会发现:的确近几年的基本价格(未促销)是上升趋势,然而,卫生纸厂商多、供应量也大,不时会配合不同的实体、网路通路进行促销,也没有因为基本价格涨上去而不再促销。可以见得,若是各厂真的照著新闻说的往上调整价格,也不会影响到促销活动的推展。而在此时以基本价格购买,不仅不比涨后促销价便宜,也导致囤积占家用空间、真正用罄卫生纸者无法购买等问题。归咎其因,就是因为抢购民众信息不对称于厂商及媒体。

8. 自由风,回应《放下膨胀的科学自信,在历史缝隙探问反疫苗根源》

我可以理解教授的见解,也觉得要将疫苗推而广之,社会性推广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宣传方向。只是,我实在不能认同现在医学界的态度是“膨胀的科学自信”。

西方医学的发展,主要是实证主义的产物。以奥卡姆剃刀的论述而言,现代医学相比比反疫苗阴谋论的优胜之处,在于其拥有完整的可证伪性。医学专家秉承科学精神,以科学方式向大众解释为何要接种疫苗,是没有错的。

不过,阴谋论的最大特性,在于就算你提出再多的科学实证,他都可以将至扭曲成一种权威对事实的掩饰,甚至从而加强他的论述。因此,要推广疫苗,窃以为并非要如标题所言“放下膨胀的科学自信”,而是反其道而行,从中小学教育、公民团体开始着手科普,在科学知识以外更要教授科学精神与科学哲学,才是长远击破迷信、建立未来公共卫生的可行方法。

9. 不配,回应《打机会让你更暴力吗?一部持续四十年的纠缠史》

游戏只是背锅罢了,任何载体都可以被指为宣扬暴力的啦,那不如大家一起天天看儿童节目?

但有一点,现在的商业环境下很多游戏、影视、文学等内容制作都是市场导向的,如果数据说暴力、低俗等内容的销售表现更好,行业便会大量生产这些一定程度上带有负面影响的作品,所谓的大数据有时就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之前端有稍微讨论过网络文学的话题,在那之后我专门去看了一些网文写作教程、心得一类的文章及书籍,绝大部分都在讲三点:1,如何写爽点、如何避免写毒点;2,像管理工程一样管理文章的结构及篇幅以达到最佳的读者情绪控制效果;3,持续大量输出内容,保证读者爽得不能停下。看这些”教程“大概可以下一个结论,就是很多市场导向的内容基本上主打的就是卖一种能即时刺激消费欲的东西,网络爽文也好、暴力游戏也罢,这些内容(至少在表面上)看不到什么意义深刻的高大上内涵。

类似情况相信影视和游戏等行业也有出现,那么,长久以往会不会把相当大比例人群的思想固化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呢?而这种思想上的匮乏会不会与冲动犯罪之类的行为有正相关?

如果针对暴力事件的出现而导致大家怪责游戏,其实是不是更应该怪责这个荒诞的行业现状?

10. Fai,回应圆桌话题《香港库房年年水浸,一万亿储备反映理财有道还是“守财奴”?》

参考姚松炎及朱凯迪的直播,在一千三百多亿元的年度盈余里,有八百几亿为卖地盈余,必须全数拨归基本工程储备基金,拿来支付大型工程费用,不作他用。剩下的钱就拿来派糖堵住不明就里者的嘴巴。而据他们二位推算,打后几年的基建开支有增无减,变相逼迫卖地收入要达到一定指标以应付支出,这才是香港高地价高房价的结构原因。为什么香港政府猴急抢地?为什么要打郊野公园、农地的主意?为什么一直坚持高地价政策?为什么不肯对真正的民生问题作出长期承担?为什么你买不起房子?这是官商合谋的天仙局,俾几多糖你都补唔返。

只要权力一日被建制垄断,财政腐败就在面前。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