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黎蜗藤:中印边界纠纷的来龙去脉与是非曲直

中国认为是非曲直非常明确,印度违反国际法,只能“老老实实退出去”。中国的说法虽然义正辞严,但印度与不丹一方也并非完全无理。

一名沙雕艺术家于印度洋一个沙滩上创作了一个传播中印友谊信息的作品。

一名沙雕艺术家于印度洋一个沙滩上创作了一个传播中印友谊信息的作品。摄:STR/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7-08-10

#中印关系#评论#黎蜗藤

中国印度双方在中印不(丹)三方交界地区对峙逾50天。中国在八一建军节前后,调门转趋强硬:《解放军报》、新华社、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中国外交部、中国国防部、《人民日报》等中国外交、国防、宣传系统接力发表评论或声明,25小时内六度密集发声炮轰印度,把印方行为从“非法越境”提升到“入侵”。解放军又在西藏军演展示武力,频频传出增兵西藏的消息。舆论战与心理战之余,又展开法理战。8月3日,外交部发放了立场声明。中国认为是非曲直非常明确,印度违反国际法,是无理的一方,只能“老老实实退出去”。

中国的说法虽然义正辞严,但印度与不丹一方也并非完全无理。

危机的起因是中国要在西藏亚东县洞朗地区修建公路。该地区由中国实控,无论不丹印度,还是中国的声明,对中国在洞朗地区(Doklam)修路,引发印度军队从多卡拉山口(Doka La)附近穿过“边界线”前往阻止的事实都没有异议。关键之处在于洞朗地区的归属。若洞朗是中国的,印度穿越的便是“中印边界”,惟不丹与印度认为洞朗属不丹,故认为印只通过“印不边界”,进入“不丹的领土”。(图一)

图一。
图一。图:端传媒设计部

印度的表述中,洞朗是“印中不三国交汇地区”。中国反驳说“交汇点”只能是一个点,而不能是一个地区,指责印度混淆视听。其实,印度的表述并无不妥,争议的焦点就落在“印中不三国交汇点”到底是哪里?中国认为是吉姆马珍山(Gipmochi),而印不认为是吉姆马珍山以北约六公里的巴塘拉(Batang La)。三者对“何为三国交汇点”有不同见解,哪个更有理呢?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