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年度回顾/前瞻

两岸三地年度观察之二:拉扯的记忆

记忆即政治。不论何地,官方都希望牢牢掌握历史诠释的话语权,但在建构和推动官方史观的同时,亦可能催生出民间记忆的反思和反抗。2015年两岸三地的历史话语权争夺战硝烟弹雨,记忆的拉扯越发激烈……

端传媒评论组

刊登于 2015-12-29

#2015年度专题

 2015年8月30日,组织「时代思进」在西湾国殇纪念坟场发起「香港重光纪念日」悼念活动。摄:Keith Tsuji/端传媒
2015年8月30日,组织「时代思进」在西湾国殇纪念坟场发起「香港重光纪念日」悼念活动。

香港:“香港故事”作为一种抵抗

2015,二战终战70年。香港特区政府和中国大陆一样,将9月3日定为法定公众假日——这一天是日本正式向中华民国及盟军签署降书的日子,中国从去年开始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但在近年本土思潮强烈的香港,这个日子和它所牵引的历史记忆,引发了与以往不同的回响。

以《香港民族论》提倡者为主的青年组织“时代思进”,首次邀请经历过二战的香港退伍华籍英兵乐善会,发起“香港重光纪念日”悼念活动。他们强调,在香港发生的抗日战争是英军、华籍英兵及其他外来兵团而战,并非只有共军主导,这个纪念是希望从本土角度写出政府之外的“另一条storyline”:“9月3日纪念的是中国抗战胜利;8月30日是纪念香港重光。”

1945年8月30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英军舰队驶入维港,英国恢复统治香港。港英政府自1946年开始订这一天为“重光纪念日”,亦是法定公众假期。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这一假日才与其他英国王室相关假期一并被取消,除了华籍老兵之外,普通市民也逐渐淡忘。

回归18年后的2015年,20岁的年轻人和耄耋之年的华籍老兵一起,站在雨中的西湾国殇纪念坟场,纪念抗战时为港捐躯的军人与平民。记忆即政治。对一个族群来说,没有什么比诉诸共同的苦难记忆,对塑造共同的身份认同更为有效。当建制尝试用这个方法巩固意识形态时,面对的就会是民间的“反记忆”(counter-memory);“香港故事”在此刻成了一种抵抗。

特别的是,这套民间建构的记忆虽以香港作为主体,但其“记忆内容”却借用了英军、英联邦援军,甚至是国民党的抗战史观,形成香港特别的思想地景。

台湾历史课纲示威学生廖崇伦与教育部部长吴思华会谈期间激动落泪。摄 : Billy H.C. Kwok/端传媒
台湾历史课纲示威学生廖崇伦与教育部部长吴思华会谈期间激动落泪。

台湾:历史记忆的对撞与光影

2015 这年。国民党政府大举纪念当年的“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民间却追念起当年的“531台北大轰炸”。前者延续中华民国史观,把1945视为击败日本的光荣胜利;后者则点出台湾当年实属日本领土,是抗战中的战败方的事实。甚至连那场战争的结束,该称为“抗战胜利”或只是平实的“终战”,这年在台都成争议,折射出这个岛屿继承的两种历史视角。

这种史观分歧,在今年新版高中历史课纲的实施争议中进一步激化。去年一月,马政府以“课纲微调”之名,骤然通过由统派学者王晓波等主持修订的历史课纲;由于部分篇章更动过多、观点争议、又有程序瑕疵,业已引发一波不满。到了 2015上半,王晓波关于“我国最高峰是珠峰”(而非玉山) 与“我国的首都在南京”(而非台北)的前后发言,更接连引起抨击。七月,更有数百名高中生群聚教育部前抗争,一度闯进教育部,并造成随行采访的记者被逮捕。这场抗争在学生林冠华自杀后冲突升高,迫使立院紧急召开朝野协商,要求教育部重新检讨课纲,并开放各校自由选书。

《湾生回家》海报。图片由牵猴子整合行销提供
《湾生回家》海报。

在这种对峙氛围中,年底推出的三部影片,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化历史记忆的反省。九月上映的《阿罩雾风云》,聚焦在台湾五大家族之一的雾峰林家,用这个显赫家族的历史,折射出从清国到日本统治下的台湾,跌宕起伏的命运。十月上映的《湾生回家》,描述于一群日治期间在台湾出生、但在1945年因战败而需迁居回国的日本移民第二代,多年后重返台湾寻找“故乡”的故事。本片聚焦在台湾历史上一个长年被忽视的族群,并透过他们的生命,勾划出台日之间深刻的历史连带。十二月上映的《冲天》,说的则是抗战期间中华民国空军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该片试图跨越传统国族主义、英雄主义的叙事框架,改以文学为媒,以战争中的女性视角,深描战争本身带来的人性后果。

从教育到电影,关于历史记忆的争执反思,仍是台湾的进行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阅兵。摄 : REUTERS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阅兵。

中国:习近平强势主导国家记忆

201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的百年诞辰;庆不庆祝,一度是许多人的悬念。

胡耀邦曾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1980-1987),其在任期间积极推动政经改革、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对学运宽容,导致被保守派“逼宫”下台。1989年胡耀邦突然逝世,学生大规模自发悼念,引发了震惊中外的“六四”。因此,胡耀邦一直都是共产党回避碰触的“心结”。

出乎意料地,中国官方今年选择高规格纪念。然而当胡耀邦重回“名人堂”时,也让共产党彻底垄断对胡耀邦的诠释

稍早在 9月3日,中国举行纪念对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广邀各国领导人观礼。这是习近平就任总书记来的第一次大型阅兵;也是中共建政以来,首度在国庆以外举办阅兵。伴随阅兵,中共也推出其最新版本的抗战史论述,高调强调共党八路军、新四军的关键角色,确立中共对“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贡献。而习本人,也俨然成为抗战道统的继承者,领导权威进一步强化。这场阅兵,是重建中共意识型态合法性的“一号工程”。

两个高度象征性的日子,两次打破常规的出手,习近平均展现出主导国家历史记忆的底气。

同样的主导气势,也见证于10月29日落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中,习近平讲话成为准指导思想。对比于江泽民就任总书记十二年,才确认“三个代表思想”的地位;胡锦涛也用了五年,才巩固“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只用了三年。

官方通稿强调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也自2006年后,首度重现于中共公报中。总的来说,2015年,习近平体制全面巩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