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員散席,辦事處斷捨離:如果人還在,所有東西都可以繼續下去

香港各區的議員辦事處上演著一幕幕的撤離和道別,雖然區議員身份不再,但沒有議席的人,仍可以繼續服務街坊。
六位已辭職的區議員:麥梓健、林兆彬、陳嘉琳、方浩軒、楊彧、梁德明。
國家安全法 香港大離散 大陸 香港 中港關係 威權政治 政治 社會 遷移 選舉

香港政府6月多次「放風」,表示將於7月展開區議員宣誓程序,有傳被DQ(取消資格)者,將被追討至少百萬港元薪津。消息在民主派間掀起離職潮,兩月以來,已有超過250名民主派區議員離職,佔總議席的一半以上。惟政府在個多月以來都沒有進一步動作,對區議員宣誓也一直沒有下文,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8月中表示,不清楚區議員辭職的原因,區議員宣誓一事需穩妥處理,至今未有時間表。

這兩個月,上任不夠兩年的區議員陸續撤離他們原先工作的地方。大部分座落在公共屋邨的議員辦事處,也需要盡快騰空單位。即使並非隸屬房署管理的,很多已辭職的區議員亦沒有資源繼續留下辦事處,他們都紛紛收拾物品、離開,香港各區的議員辦事處均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的撤離。端傳媒記者走訪了十多名辭職議員,記錄了他們任期的最後一刻。

前沙田穗禾選區區議員麥梓健。
前沙田穗禾選區區議員麥梓健。

麥梓健:街坊的「道別飯」

在沙田穗禾區議員麥梓健的辦事處內,右側牆掛滿了不同的相片,有與議員助理們的合照,也有與小朋友和老人家街坊的合照。即將告別區議會,麥梓健說近日有不少街坊前來道別。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5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謝謝你們報道,紀錄時代,寫得好好

  2. 港府的傳言不早就是未來現實的通知了嗎?不去追責高層侵犯「免於恐懼的自由」,反而責怪個體不夠勇敢,不能飛蛾撲火,是不是過於高高在上?

  3. 因為「傳言」而辭職,我不明白抱著這種心態去對抗共產黨,有成功機會嗎?

  4. 睇完成篇報道,感覺似6個單獨嘅故仔拼湊埋一篇做報道。當佢分開睇又覺得太短,拼埋一齊又太零碎。6位受訪者嘅共通點無作總結,到底6人如何回應「人還在」延續下去嘅精神?本身望標題以為會深度探討前區議員離任後,「人還在」嘅精神如何延續社區工作,但結果似各自表述街坊對議員嘅不捨。
    如果想以「街坊情」做主線,講街坊不捨區議員離開,咁標題又何必落人還在,所有東西都可繼續落去?若想寫街坊情,但又冇訪問街坊,感覺讀後好「唔夠喉」。讀畢更加唔知訪問想表達街坊不捨議員離任,還是如標題所述「人還在」嘅精神。如果係後者,但6人訪問中對如何延續區政只有一兩句帶過,點解又攞嚟做題?無論係想寫街坊情或是人還在,但故事背後都冇更深層嘅野想表達。想寫感性如街坊情或離任嘅無奈,我又睇唔到6人嘅情感爭扎;想寫留得青山在嘅精神,我又睇唔到受訪者如何面對延續區政箇中嘅困難同挑戰。一次過訪問6人係好,但更應好好處理文章主線,如果唔係搵1人做人專又或搵一前輩一素人,例如文中楊彧同陳梓維做對比講新舊議員如何面對當前大環境,好過將6人訪問炒埋一碟。
    簡而言之,成篇文章唔入肉,睇完只覺睇左6個短故,背後亦冇野想探討,純講述議員離任嘅故事。但文章分類為「深度」,對唔住,可能在下才疏學淺,真係睇唔到文章嘅深度係邊。要課金嚟講,有啲失望。

    1. 讀者你好,謝謝你的意見。我們之後還會有跟區議會有關的報導,希望到時再得到你關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