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週年
-
六四專訪
專訪前四通總裁萬潤南:三十年來血仍未冷,格局變化將帶來新局面
海外民運30年,他不認為是成功,但也絕不認為是一場失敗。海外民運被「修理」這麼多年,卻始終沒有被「屠宰」掉,正顯示其韌性之強。「至少我們血還是熱的,骨頭還是硬的。」
-
六四·三十年
許仁碩:六四後,誰幫助中國政府突破國際制裁?
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歐美各國紛紛以經濟制裁、抵制中國方式表達對武力鎮壓的不滿。哪個國家以外交折衝與實際金援協助中國突破國際制裁?答案或會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
圖片故事
影像現場:維園燭光延續三十載,人民不會忘記
在《逃犯條例》修訂陰霾和不斷緊縮的政治環境之下,六四事件踏入三十週年,維園燭光依然。主辦方公布集會人數高達18萬,創下5年來新高。
-
評論
卞中佩:六四是中國與台灣巨大的分界線
30年前的六四終結了冷戰,但30年的滄海桑田,世界可能又走往新冷戰的當下,仍然是中國巨大空白與黑洞的六四,是中國與自己、中國與台灣、中國與世界之間難以彌合的裂縫。
-
六四專訪
專訪王超華:我不是秋瑾,我是你們的一份子
自37歲開始流亡,三十年來,王超華不停歇地追問自己:要怎麼解釋整個運動你都在,最後卻沒有死在那兒?那一天之後,你是誰?她也不放棄地追問沉默了的人:當初我們上街的時候,不是同樣的嗎?你們承認這是政府對我的迫害,這不夠呀,你要承認我是你們其中的一員啊!
-
六四專訪
「媽媽你說今天晚上會開槍嗎?」——天安門母親尋覓三十年
1990年,張先玲掃墓,看到兒子的骨灰小盒子有一張紙條:「我們是同命運的人,在六四中我失去了丈夫,現在我們母子相依為命。我有許許多多的想不通,如願意,請同我聯絡……」
-
六四專訪
請回答1989:支援與裂縫,那一年,香港學生在北京
她感覺,八九之後,「國家把你關在外面了,不讓你接近」,而香港慢慢成了她真正的家,「我要守護這裏(香港),就像我守護北京一樣。」
-
六四專訪
「尋釁滋事」式紀念,陳雲飛「快樂抗爭」的心法
「公權力就是猛獸,我們目的就是把權力關進籠子裡。」陳雲飛就是馴獸師。
-
六四專訪
一個人的戰鬥,沒有退路的吳仁華
吳仁華三本書最初都在香港自費出版,封面是自己用 word文檔設計,「很難看、很粗糙」。「三十年過去了,你出版那些受害者名錄,誰會買呢?」
-
互動頁面:工人、師生、母親、記者——9個人的廣場記憶
一切變得模糊之前,端傳媒走訪多地,以聲音和影像留住一片記憶的虛擬場所。
-
評論
邊緣化的六四論述:八九春夏,其實發生的是「兩場運動」
對於六四運動的深入理解,需要我們同時跳出這兩種敘事:既告別「知識分子中心論」、重視工人和市民的參與,同時承認「民主」的確是工人和市民參與運動的核心訴求。最關鍵的是,工人與市民所理解的「民主」,和學生、知識分子所擁抱的民主觀念有很大不同。
-
攝影人語
多重曝光:十個鏡頭前後的八九六四
反覆訴說,歷史終不會消失於黑暗之中。
-
評論
被圍困的六四論述,需重新對接後冷戰的時代光譜
在三十週年的今天,當脱韁的世界把後冷戰的自由主義共識遠遠甩下,我們需要新的力量和批判,新的盟友和想像。
-
圖片故事
影像:六四「愛國民主大遊行」,支聯會指人數較去年多一倍
1989年成立的支聯會,每年六四前的周日均會舉辦大遊行。今年踏入第30個年頭,遊行主題除了一如往常要求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等訴求外,更聚焦在近日《逃犯條例》修訂。
-
六四專訪
香港記者陳潤芝的六四記憶:「每隔二十分鐘,軍人就開槍,砰砰砰砰砰」
同事打開房門朝外看,然後轉過頭,陳潤芝第一次見到有人嘴唇是紫色的,「外面一定是軍隊。好恐怖。」
-
香港前途研究計劃 X 端
從「白宮戰情室密件」一窺美國眼中的八九民運
美國駐上海總領事Charles Sylvester在「戰情室報告」形容這類反宣傳活動為「中式人為洗白」。時任美國駐華大使李潔明(James R. Lilley)甚至在另一份戰情室報告中形容是「大謊言運動」。
-
六四·三十年
30年後,香港還能守住六四記憶嗎?—— 專訪李立峯
一邊是諱莫如深,一邊是恆常悼念,六四記憶在香港綿延30年,是一種必然?香港中文大學兩位學者10年研究,揭示集體記憶背後的秘密。
-
六四·三十年
【重溫】六四三十專題合集:打撈記憶,重現光影,再思未來
這一堂用血寫成的歷史課,我們究竟學到了什麼?
-
六四座談 鮑彤致信:「我們正生活在六四制度之中」
支聯會主席何俊仁表示,六四是很多香港人一生都不會忘記的,而一個地區的人會因為對於政權的不滿,而持續悼念、抗議30年,在世界範圍都是罕見的。
-
廿七年之後,無處安放的六四記憶
高牆未倒,人們開始分道揚鑣。當悼念六四不再是潮流的今天,這一段漂泊的記憶,在香港還有一隅安身之處嗎?
-
六四27週年
梁啟智:因為本土,介入中國
相對於「專注本土,漠視中國」,我反而認為應該「因為本土,介入中國」,理由和國族情懷無關,純粹是因為中國影響無從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