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
評論
民主的「至暗時刻」,催生了一個更自信還是更焦慮的中國?
中國當下相對的安全狀態——尤其是相對西方國家的安全狀態,暗合了一直以來中國對其體制合法性論證的模式。
-
評論
差序信任:中國何以「穩定」
一個八十年代的民謠生動表達了差序信任:「中央是恩人,省裏是親人,縣裏是好人,鄉里是惡人,村幹部是仇人」。
-
疫情陰雲時的人權律師:新一輪抓捕與新一輪逃亡
「比封城更嚴重的,是封口。」
-
評論
疫情來襲,中國公民意識會重新甦醒嗎?
走過的人說樹枝低了,走過的人說樹枝在長。
-
年度回顧
錢鋼:2019中國語象報告
2019,中國政治最重要的話語現象,是有40年歷史的「政治體制改革」被停用。
-
數說中國經濟
豬肉、汽車、口紅與商品房,中國人在消費什麼?
三四線城市年輕人陷入「低收入、高消費慾」,一二線城市中產則被房價壓得喘不過氣。
-
評論
張千帆:要「強國」?自由則國強
如果今天不能擺正自由和強國的關係,可以毫無懸念地說,我們將繼續栽跟頭。
-
中國脫貧戰
12.8萬個貧困村被要求限期脱貧,一個村莊決定試試養雞
習近平宣佈中國所有貧困人口在2020年實現脱貧,地方官員為此費盡了心思。
-
週末讀書
【書摘】魏昂德:脫軌的革命,毛主義的局限
毛澤東的判斷從根本上來說是錯誤的:問題不在於資本主義的復辟,而是官僚階級的頑固。
-
2019隔岸鬥法:重整旗鼓的金雞獎會超越金馬獎的權威嗎?
向來式微的金雞,這一次由於承載起民間的愛國情愫,而被寄予了對標金馬的厚望。「兩金」的較量,也被網友視為兩岸對華語電影話語權的爭奪戰⋯⋯
-
重磅調查:尋找中國毒梟
致死18歲男孩的芬太尼是如何從中國流向美國的?
-
評論
NBA、底線、民族情感:反自由話語與全球資本主義的攻守易勢
有兩個問題可以探討:中國是否已經開始對外「輸出」反自由的價值觀?中國民族主義與全球化資本主義之間,又有何張力?
-
評論
香港困局——北京的一場憲制危機
北京急需政治決斷,但這個決斷會帶來什麼?
-
評論
楊路:中國還是不是發展中國家?
標籤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用這個標籤做什麼。
-
評論
何為國,何為民?反修例運動外,大陸網民的政治參與
政治行動長年被迫缺席的背景下,新一代大陸網民如何採取政治行動?
-
富豪政治課
華人富豪政治課:任正非和馬雲,指點中央可以到什麼地步?
受到「舉國體制」支持的華為任正非、阿里的馬雲尚且如此,其它的企業家的處境可想而知。
-
中國互聯網產業轉型
互聯網裁員潮,泡沫破碎與轉型陣痛
當資本收縮、人口紅利枯竭,中國互聯網產業還能保持增長麼?
-
中國數據安全管理草案面世,保障了誰、規範了什麼、 是否行得通?
或成中國首例,此前因貿易戰延遲公佈,對互聯網巨頭影響大。站在監管者角度,規定運營者義務,卻沒明確用戶權利。
-
端 x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美中聯姻還能挽救嗎?
本周美中貿易談判突然惡化,帶來了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關係破裂的可能性,而這樣的前景曾經是難以想象的。
-
風雨雞鳴:廣電總局「通則案」後,中國LGBT網路空間緊縮
歷時兩年的中國廣電總局「通則案」在上個月宣告落幕,與此同時,LGBT社群在網路上的活動與現身空間日益收緊。
-
評論
王菁:從紐西蘭慘案到斯里蘭卡爆炸,中國的仇穆情緒從何而來?
中國人是否患上了所謂的「伊斯蘭恐懼症」?源於西方語境的「伊斯蘭恐懼症」是否在如今的中國語境下也能適用?這究竟是全球化情境在中國發生的新現象,還是中國歷史累積下來的問題在新時代的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