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裝不老,妝不退:台灣反串藝人、變裝皇后與時間共舞

「因為它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反抗。」
反串藝人小雯在台南的酒吧表演。攝:陳焯煇/端傳媒

三十年前,台灣南部小鎮的深夜,一名16、17歲的少年被映像管電視中從未見過的畫面震懾住了。

那時,「紅頂藝人」還沒在台灣打開知名度,反串這門生意也未成氣候。電視機裡,一個頂著豐滿胸部、妝容豔麗的「女人」正對著鏡頭說話,前一秒嗓音嬌媚,下一秒卻瞬間切換成男性的低沉嗓音,讓螢幕前的少年感到困惑:怎麼這女的聲音這麼粗、身形這麼高大?

螢幕中的反串藝人本名陳美鳳,藝名「梅蘭嬌」,「即使一天下來有這麼多電視節目,我立刻就記住他的名字。」少年回憶,梅蘭嬌會在台上對著帥氣的男觀眾嬌嗔:「哇Jerry你很帥欸,願不願意跟我約會?」當對方靦腆地以「我有老婆了」回絕,他便立刻轉為男聲,豪氣地說:「沒關係!就算你老婆打電話來也不會被發現。」整場觀眾都為之捧腹大笑。

這種粗獷與嫵媚的無縫接軌,透過第四台的放送,為彼時的少年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反串藝人小辣椒在台南的酒吧表演,並與觀眾互動。攝:陳焯煇/端傳媒

而令少年更猝不及防的是,就在看完電視節目的隔天,在加油站打工的他,竟親眼見到了梅蘭嬌本人來加油。少年鼓起勇氣上前搭話:「你是不是那個梅蘭嬌?」對方很驚訝反問:「你怎麼知道?」少年回以:「我昨天才在第四台看你上節目啊!」他對梅蘭嬌提及,自己對這行很有興趣。

那場在油氣味與引擎聲中的奇遇,成為他踏入反串世界的起點。此後,他成了梅蘭嬌的助理,常載著他跑場,在廟會、夜市、同志酒吧的後台,看他怎麼表演、怎麼跟觀眾互動。「我的舞台技巧、主持訣竅,都是跟他學來的。」當年的少年,現在則以藝名「小辣椒」反串演出。

小辣椒的經驗,實際上是解嚴後台灣社會一個騷動年代的縮影。1990年代,長達38年的戒嚴體制終結,社會宛如一個壓力盡釋的彈簧,各種被壓抑的慾望與文化能量噴發而出。「反串」——尤以生理男性做女裝表演——這一演出形式,便在彼時獨領風騷。

反串藝人小雯在台南的酒吧表演,客人將紅包放進其衣服。攝:陳焯煇/端傳媒

當時,泰國人妖秀的盛名遠播,多數台灣觀眾抱持著一種混雜著獵奇、窺探與禁忌的心態走進劇場。從台北西門町的地下酒吧、南國墾丁海灘的夜店舞台,到躍上電視螢幕的「紅頂藝人」,前仆後繼的表演者們,成為觀眾眼中既挑逗又新奇的娛樂符號。

在少年於深夜的加油站改變命運的同時,許多若他一般年紀的青年,也正從不同的入口,走入這個華麗、曖昧而充滿生命力的地下世界。他們的故事,共同織就了一部橫跨三十年的台灣扮裝文化歷史。

2024年,當台灣變裝皇后妮妃雅(Nymphia Wind)在美國《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的舞台上,以一襲融入台灣元素的黃色禮服戴上勝利桂冠時,無數螢幕前的觀眾為之沸騰,那是台灣扮裝藝術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

當鎂光燈聚焦於新生代的璀璨,此時人們亦才驀然發現,那份隱藏在亮片與絲襪之下的真摯與反叛精神,早在這些前輩的身上,就已然閃耀。

反串藝人小辣椒在台南街頭。攝:陳焯煇/端傳媒

三個世代的起點:被舞台偶然選中的人們

在那個資訊匱乏、性別意識朦朧的年代,踏上這條道路的起點,除了像小辣椒那樣的衝擊式啟蒙,也可能是更為被動的偶然,或一份源自靈魂深處、無處安放的騷動。

約莫在小辣椒拜師學藝的同一時期,甫自高中畢業的台南青年小雯,先是在一間Disco Pub透過明星造型師,認識一家知名同志酒吧的老闆。當時還沒有表演經驗的小雯,甚至不會跳舞,「我猜老闆找我(反串)的原因,只是因為我的外表比較中性。」身高167公分,聲音細柔、臉蛋也清秀的小雯,這些特質讓他被舞台選中,成為他踏入了反串表演世界的起點。

彼時,台灣社會對「反串」一詞極為陌生,店家索性打著「泰國人妖秀」的名號宣傳。表演方式也隨性,店家沒經費邀請真正的明星,就讓員工自己上場,隨意化個妝、戴假髮就出場;內容也相對單純,大多是模仿當時的當紅女歌星,如梅艷芳、方文琳等,對嘴演唱她們的招牌歌曲。

阿松從法國來台定居,他的變裝皇后角色叫Connie。攝:陳焯煇/端傳媒

而當90年代的台灣本土掀起反串熱,另一股來自西方的變裝文化也悄然流入這座島嶼。

1995年,才剛滿24歲的阿松從法國來台定居,他的變裝皇后角色Connie,是台灣第一代變裝皇后之一。與追求「以假亂真」的傳統反串不同,他帶來的是更具顛覆性的美學體驗。

阿松回憶,他從小就藏不住自己的表演慾,「12、3歲時,我就很喜歡在『不應該』表演的時候表演。」他會在語文課上,將枯燥的讀詩變成換上服裝的戲劇演出;他熱衷扮演鬼、惡魔等「不尋常」的角色。然而,奔放的表演慾之下,卻藏著一個因同志身份而「不由自主地想要隱瞞、藏起來」的內向靈魂。直到24歲那年來台灣,他的人生迎來轉捩點。

「我的Drag,跟來台灣有兩個大關係。」阿松說,他來到一個完全沒有人認識他的全新環境,「對我來說,那是一個丟掉表演、做真正自己的機會。」

(左)阿松家裡的的貓。(右)阿松演出用的鞋。攝:陳焯煇/端傳媒

他公開出櫃,也在台灣交了第一個男朋友。1997年,他先是因緣際會地在台北知名夜店「Funky」認識了一群正在地下室玩Drag Queen表演的台灣人。原先擔任團隊服裝師的他,協助夥伴設計造型、弄假髮,一天,一場三人的演出,恰好一人缺席,團隊成員問他「要不要試試看」,這樣的偶然,為他潛藏已久的渴望,找到噴發的出口。後來更組成變裝舞隊「Drama Queen」,連續幾個夏秋,每週都有夜店老闆找他們演出,甚至還上了電視節目。

他們的初登場,滿是時代下特有的草根與混亂。小辣椒是在原定前輩臨時出車禍、情急之下被推上場「趕鴨子上架」。當時的他,什麼都沒有準備,不僅妝化得不好,造型也不齊,連高跟鞋都穿不習慣。最後是幾位前輩七手八腳地幫他弄好、在他的高跟鞋裡偷套一雙布鞋,並在台下不斷打著暗號提醒他舞步:「來,右手四步,左手四步,定點微笑!」就這樣,他踉踉蹌蹌地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場演出。

儘管起點倉皇,但舞台的魔力一旦點燃,便再也無法熄滅。演出結束,腎上腺素尚未褪去,小辣椒心中只有一個清晰無比的念頭:「這太好玩了!我一定要走這條路。」

他從不把反串當「工作」,而是「玩」。「所以我完全不緊張,只覺得開心好玩。」夜店老闆對他的表現大為驚豔,跑來問:「我怎麼沒看過你?第一場就能演得這麼好?」他說:「因為我是來玩的。」「你有舞台的天份,不缺表演的命。」老闆這樣告訴他。

一名反串藝人於台南的酒吧與客人互動。攝:陳焯煇/端傳媒

華麗與禁忌的共生:淘金熱潮下的展演與偽裝

90年代之所以成為反串秀的黃金年代,跨性別作家陳薇真在其著作《台灣跨性別前史》中解釋,這與80年代末台灣各地「牛肉場」被掃蕩有關。

「牛肉場」指的是台灣1970至80年代特有的娛樂型態,主要為女舞者在歌廳或秀場演出「脫衣舞」供男性觀眾觀看,「牛肉」即隱喻女性的身體。

牛肉場先是在70年代後期,發跡於藍領階級佔多數的重工業港都高雄,80年代則進入全盛期,各地秀場興盛,一場演出用萬人空巷來形容也不為過。但隨著競爭激烈,演出畫面越來越露骨大膽,引發傷風敗俗的社會質疑,引來警方取締。

其中,有業者發現「反串」是遊走法律灰色地帶的商機。因當時法規對「公然猥褻」的標準男女不同,反串演出者即使以女裝登台,甚至做過隆胸手術,在法律上仍被視為「男性」,業者循此漏洞讓反串藝人站上牛肉場,既能吸引異性戀男性市場,又能規避女性裸露的罰則。這種「男性反串非女性、又可上空」的操作,成為許多秀場的生存策略,也為反串表演在90年代的爆發奠定基礎。

此外,在那個還沒有這麼多舞蹈教室,也沒有Gogo Boy、猛男秀的年代,許多男舞者的機會與收入遠比女舞者少,「反串」意外地提供了一條能反過來取代她們的謀生之道。搭上解嚴後的娛樂爆發期,這門生意好到超乎想像。

反串藝人小雯在台南的酒吧表演,其他表演者為她慶生。攝:陳焯煇/端傳媒

「坦白說,當時只要認真點做,錢真的很好賺,跟現在相比是天差地遠。」小雯回憶,「幸運的是,90年代初期的台灣,同志酒吧仍屬稀有,只要有一家店辦活動,北中南的業者都會特地去參觀。」

小雯在台南初次演出後,憑藉其出色的外型條件,很快便收到從北到南各家gay bar的演出邀約。「那時一場演出就能賺一萬多塊(演出費3000至6000,小費更高),」他說,「有時候一個週末就好幾場,過年或重大節日一天趕三、四場是常有的事。」這股淘金熱甚至吸引了異性戀男性投身其中,還衍生出專門為反串藝人接洽演出、抽取佣金的「獵人頭」生意。

出道僅一年左右,小雯就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為自己投資頂級的「戰袍」。那時一件正式的高訂秀服要兩、三萬塊,他大手筆花了七萬塊,做了兩套全新的秀服。「那是我送給自己最開心的禮物,」三十年過去,那兩套華服至今仍妥善保存在他身邊,「那是陪我走過很多舞台的戰袍。」

反串藝人小雯。攝:陳焯煇/端傳媒

相較於小雯在gay bar圈的迅速竄紅,小辣椒的發跡之路則更為江湖。他跟著師傅梅蘭嬌,將三十年前就毅然接受隆胸手術的「胸部」,作為了舞台上的演出橋段。當年,台灣流行一個「檳榔西施」的哏——買一百元檳榔,客人就會撩開西施的衣服看胸部。小辣椒將這樣的文化現象挪用到舞台上,當觀眾好奇地問他:「你這真的假的?」他們就回:「來,摸一下,『兩顆一百』!」成為他們經典不敗的段子。

沒有檔期的日子,他便去酒店兼職做「第三性公關」。90年代末的酒店,仍瀰漫著如台劇《華燈初上》所描繪的老派氛圍,一家店裡六、七個女孩中,往往會安插一、兩個反串藝人作為「特色」。

身處鶯鶯燕燕之間,有些資深反串藝人會刻意隱藏生理性別,深怕被客人知道自己是男生。但年輕的小辣椒卻反其道而行。「只要有人問我,我就直接攤牌:『對,我是男的。』那客人會不會因此排斥?不會,反而更喜歡,因為——『我很特別、我很好玩。』」

有客人會開玩笑問,能摸你胸部嗎?有的前輩會嚴肅拒絕:「不行,我是女生!」但他會從胸罩翻出兩片假奶:「可以呀!還能帶回家放床頭慢慢摸,我再去買新的就好。」客人笑翻,也成為小辣椒的記憶點。

反串藝人小辣椒在台南的酒吧表演,並與客人聊天喝酒。攝:陳焯煇/端傳媒

他也說,率先揭露男性身份,其實也像一劑預防針,「在台灣陪酒常伴隨情慾流動、容易出亂子,我先揭露『我是男的』,反而保護了自己的身體,也讓互動更純粹趣味。」

台灣「反串」風潮在1995年,由藝人蔡頭(本名蔡斯文)創辦的「紅頂藝人」表演團橫空出世後達到頂峰。蔡頭結合傳統戲班子舞藝,喊出「媲美美國百老匯、巴黎紅磨坊」的願景,讓反串演出結合藝術與商業。

據陳薇真在《台灣跨性別前史》中提到,紅頂藝人首演,外界都等著以「妨害善良風俗」取締,結果卻連時任觀光局長看完都起身鼓掌,希望能像泰國人妖秀一樣,成為台灣代表的觀光藝術之一。反串秀也得以登上大雅之堂,並在有線電視廣泛露出。

小雯回憶,紅頂藝人起家時,教她跳舞的老師也一度前來接洽入團,開出一個月三萬多的優渥薪資,不過她最終選擇了婉拒。「我的個性不喜歡被限制。」她解釋,紅頂藝人採集中管理,團員必須同住宿舍,早上定時起床練舞,巡迴各地演出,一天至少三場,且有不能接案、不能私下以女裝在外遊走等嚴格紀律。

台南一間同志酒吧內的畫。攝:陳焯煇/端傳媒

但紅頂的出現,確實深刻地改變了90年代後期的反串生態。他們的表演傾向於精緻的劇場式演出,一場演出往往兩、三個月前就開始準備。早期泰國人妖秀以孔雀式的華麗裝扮出名,紅頂則是把中華文化的華麗運用到反串演出。

「我印象很深刻,那時的紅頂有如『四大美人系列』,反串藝人分飾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小雯回憶,還有一場以愛國歌曲〈梅花〉為題材,「六個舞蹈員襯托一個主秀,每個人手裡拿著大大的梅花花瓣,把主秀包在中間,最後花瓣散落,畫面非常唯美。」

然而,在華麗的舞台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如今看來極為弔詭的現象:反串藝人被默許以女裝取悅觀眾,卻被嚴格限制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身份。

「紅頂藝人在電視上受訪時,強調成員每個都是『真男人』,團體裡沒有一個同性戀。」小雯說,「我們同業在台下常常笑翻,因為實情大家都心照不宣。」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同性戀是不能被接受的,甚至被當成一種「原罪」。

因此,反串藝人只能強調「我是異性戀,但我化妝、穿女裝,比女生更像女生」,作為噱頭吸引觀眾。「就是一種獵奇,他們看待我們就像逛動物園一樣。」小雯坦言。

反串藝人小雯穿著舞衣在台南的街頭。攝:陳焯煇/端傳媒

面具之後的三張臉孔:反串、扮裝與Drag的哲學分野

當舞台站穩後,對他們來說,「我是誰?」「我要在台上扮演一個怎樣的『女人』?」的疑問開始湧現心頭。

作為傳統反串流派的小雯,在他的演出中,便在追求極致的女性美,以及舞台上下的絕對切割。「對我來說,舞台是一個很神聖的場域。只要化了妝、穿了衣,就是在表演,不管是不是在台上,我都要繃緊自己的一言一行。」演出結束後,他會立刻卸妝,回到私下的自己。「私下的我就是一個超級普通人,不會招搖,也不強調自己是反串或Drag Queen。」

不過,一旦對方得知小雯的反串身份,露出難以置信、驚訝不已的反應,這也讓小雯很是享受。「那代表著『小雯』在舞台上活出了一個清清楚楚的自己,那也是我對表演這份工作的追求與尊重。」

昔日變裝皇后角色Connie的照片。攝:陳焯煇/端傳媒

阿松詮釋下的Connie,則帶來了顛覆性的Drag美學。他說,Connie不追求成為一個「看不出來是男生」的漂亮女生。「如果你想看漂亮女生,就去看真正的漂亮女生就好。」對他而言,他要讓觀眾一看就知道我是男生,但同時,又扮成誇張的女性樣子。「我是在放大『社會對超級女性化的刻板印象』,那些不自然、甚至荒謬的容貌標準與要求。」

Connie的假髮會刻意加高20公分、顏色有綠有紅有藍有黃;胸部塞成哈密瓜;屁股墊成大西瓜;高跟鞋高得嚇人。但他會刻意留著手毛、帶著鬍子上妝、上台,故意製造對比,告訴大家:「對,我是男生,但你看,這樣是不是很特別?」

「傳統反串多追求『看不出是男生』,要很美。我們則不同,想要幽默、荒唐,甚至有點absurd(怪誕)。」他們的表演大多搞笑,有劇情、有twist(轉折),不是只是出來lip-sync(對嘴)一首歌而已,而是整段小劇情,打破「反串就是要美」的印象。

反串藝人小辣椒走在台南街頭。攝:陳焯煇/端傳媒

而從南台灣一路闖蕩的小辣椒,他的名號是在轉往墾丁後才真正累積打響的。當時墾丁有三間表演場,他們店起初名氣最小、最不好做。「每一晚,我跟DJ從零開始磨合,節奏搭得怎麼樣?跟客人的互動夠不夠?下一場氣氛怎麼吵?付出的功夫不下一場演唱會或舞台劇。」後來靠著一場又一場的經驗,店的名聲被他們衝到第一,「小辣椒」的名號也從墾丁傳到全台灣。

如同在酒店吧台的策略,舞台上的小辣椒,永遠不只是「美美地跳完下台」。他敢穿、敢跳、敢玩,最重要的,是他不避諱「我是男生」的身份,並將「忽男忽女」的切換,變成他的個人招牌。

「我比較不會把自己硬放在某個標籤裡,說自己是Drag Queen或反串藝人,」他說,「我就是小辣椒。」在近年變裝皇后文化興起,許多人妝髮融入特定的流行元素時,他反而維持自己一貫的本土女人味,「只要我在同一群人裡最不一樣,就最容易被記住。」

然而,「小辣椒」只會在他表演時候出現,卸妝後的他個性很安靜,可以宅一整天不講話。年輕的時候,他刻意將兩種身份切割開來,「我是把小辣椒當成『天后』在經營,是只存在舞台上的神秘女人。對我來說,觀眾只需要看見舞台上的小辣椒,我的私人生活不需要任何人來介入。」

反串藝人小辣椒在台南的酒吧表演,並與觀眾互動。攝:陳焯煇/端傳媒

暗場與重啟:一個行業的退潮與新生的浪光

任何浪潮都有退去的時刻。90年代那股由慾望、商機與解嚴後騷動能量共同掀起的反串熱,終究在千禧年後,被網路的興起與娛樂型態的碎片化稀釋。「任何東西看久了都會膩,觀眾看過一輪,興趣下降了,反串表演也慢慢冷卻。」小辣椒感嘆道。曾經擠滿人潮的秀場,燈光一盞盞暗下。

「大概有將近十年的時間,這個行業非常落寞。」在這段行業的暗場期,仍在堅持的表演者們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路。小辣椒轉行去當調酒師,但他從未放棄對舞台的熱愛,不曾放過任何演出機會。另一邊,Connie 的「Drama Queen」舞團在1999年後因夜店倒閉而解散,他因此「冬眠」了近十年。直到2010年前後,他才重新回來表演。「忽然常夢到自己上台卻沒準備好,有如考試的噩夢。」阿松說,「我自覺,是我心裡的創造慾望蠢蠢欲動。」那縈繞不去的夢境,最終將他拉回了舞台,如今他在紅樓DALIDA有著穩定的Drag show。

他們見證了產業的狂飆與衰落,也在近年感受到了新的浪潮。妮妃雅的成功,讓台灣年輕人重新對這個領域投注目光,「你說反串也好,變裝也好,這些討論又被炒熱起來,算是重返高光的時刻。」小辣椒說。

他也到今昔的差異:「以前的反串與現在的變裝,差別在於以前很多的反串藝人,是『想當女生』所以才去反串;但現在的年輕人之所以變裝,更多是『享受舞台、享受娛樂觀眾』,我想這就是時代的進步。」扮裝不需要一個「職稱」或「理由」,只要忠於自己的靈魂。

(左)阿松。(右)阿松的首飾。攝:陳焯煇/端傳媒

卸妝之後:扮裝作為療癒與永恆的反抗

走過三十年的舞台歲月,在他們眼中,裝扮早已超越職業,成為一種自我療癒與反抗世界的姿態。

Connie說,Drag讓他學到了「自由」。「我在台灣,大家一看就知道我是外國人,」他說,既然已經不同了,那再「更不同」、「更奇怪」一點,也不會太被質疑,反而比其他人更多了些自由的空間。「Drag给我勇氣,突破我童年在法國,那個內向、保護自己的殼。」

他分享一段在台灣同志大遊行中的經歷。當時,他化身Connie坐在花車上休息,一名聽障的少年走近,在手機上打字給他看,上面寫著「我可以給你一個擁抱嗎?」他告訴Connie,自己是gay,但不敢告訴別人,因為看到遊行、看到Drag,他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有了勇氣繼續活下去。「他說,謝謝我們。」Connie說,「我那時真的覺得,如果我做Drag能改變一個人的生命,那就值得了。」

他相信,Drag本身就是一種魔法。「就算是很man的人、很straight的朋友,你幫他戴上假髮,他也可能瞬間解放。那不是裝扮,而是把原本藏在裡面的東西釋放出來。」他記得第一次表演隔天上班時,「我的走路姿態不由自主地收不回來。那種『Drag persona(變裝性格)』會留在身體裡,讓你意識到:原來我也可以這樣。化妝的魔法會讓你發現,自己身上有顆奇異的種子,只要澆一點水,它就冒出來了。」

反串藝人小辣椒在台南的酒吧表演,並與觀眾互動。攝:陳焯煇/端傳媒

反串跨越了時代,變裝延續了永恆,Connie說,「因為它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反抗。」他認為,只要社會對性別存在著一套僵化的標準——男生該怎樣、女生該怎樣——那就必然會有一群人站出來挑戰這個標準。「他們會說:『我才不是那樣。』並且用表演的方式告訴你,『你不讓我穿紅色?好,我紅色頭髮、紅色高跟鞋全穿給你看。』這就是一種反抗。」

過了三十年,小辣椒則想著要再創造一次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他坦言,現在像是他剛到墾丁之際,紅的人太多,很多人都忘記他了。但他不怕重新開始。「從16歲開始接觸舞台,我學會了許多事,最重要的是——學會怎麼讓眼前的人記住我。」

而只要社會對性別存在著一套僵化的標準,反抗的表演就永遠不會過時。「只要有這些東西存在,就一定會有 Drag。」Connie 認為:

每個人都獨特,為什麼只能有一種表達方式?我白天可以很邋遢、很『男性』,晚上花幾個小時變成另一個樣子,這都沒問題——這世上沒有一條規則可以定義我們「怎麼樣才對」。

一名反串藝人於台南的酒吧表演前整理衣服。攝:陳焯煇/端傳媒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